《民俗文化篇》
知巢湖(ZhiChaoHu)五谷丰登盼开镰
巢湖区域传统收割农事几乎全部依靠手工持镰,一簇簇、一把把地艰难进行。一般每年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午季小麦收割,大约在春末夏初,第二次是早稻收割,大约在盛夏季节,第三次是晚稻收割,大约在秋末冬初。巢湖有谚语“栽秧割麦,腰杆子出血”,说明收割是很辛苦的农活。
开镰这是个古老的民俗仪式,流传于我国绝大部分汉民族的农耕民俗事象中,只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区别,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农家辛苦耕耘,眼见丰收在望,即将收获劳动成果,自然是件令人兴奋的喜事。按巢湖的传统习俗,无论是开镰收麦还是割稻,农家都先放鞭炮,既表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也是对开始受领恩赐谷物的谢忱,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敬畏和谢忱的意义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丰收的喜庆和欢乐。
尝新开镰和尝新都是和收获相关连的两个民俗事象。尝新,又叫“吃田拐”,时间安排在庄稼开镰之前的某个吉日。其实这个时候,比较贫困的农家,已是面临青黄不接的缺粮关头,确实有些“迫不及待”了。大多是先收割一块麦子或稻谷,加工成新面粉或新米,合家团聚品尝新麦面香油粑粑、新麦面汤(手工面条)、新米饭、新米粥。有些还备下酒菜,邀来亲友邻居共同尝新,或是分赠一些"新食"给亲友邻居。更为有趣的是在新米饭里,细心的厨妇还要放几根稻穗,随锅蒸熟,取“正熟”的谐音,象征丰收在望;在新米粥里,也要放几片绿荫荫的稻叶,粥里面荡漾着微绿的颜色,真是赏心悦目。值得一提的是,尝新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狗的功劳,要给狗一碗饭,因为民间传说谷种是狗带来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在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温馨色彩。
巢湖民间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尝新。。农家租种地主田地,每到收获前夕,地主或是负责收租的家丁,都要到农家洽谈年成,敲定应缴田租额,然后借机在农家吃喝一顿,谓之"尝新。。如一次农家不能接受,那么再择日"踹租。,地主亲往地头,农家需租轿迎送,备糕点酒食,负担则更重。所以,一般都依尝新时所定田租额斛租。
三夏“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它是巢湖农村一年中第一个大忙季节,大约从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此时,上年种植的麦子、油菜已成熟,需要抢时间收获。一年中种植面积最多、最重要的水稻,需要不误农时栽插秧苗。已被插的水稻秧苗要及时追施返青肥、发棵肥。另外丘陵岗地的棉花、山芋等旱作物需要及时的田间管理。这个时段的劳动强度较大。
如今,农村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种植结构调整为一油一稻、一麦一稻,既提高了总产量,又减轻了劳动强度。“三夏”大忙的概念已淡化了。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jt/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