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巢湖市 >> 巢湖市交通 >> 正文 >> 正文

巢湖民俗考考你,知道什么是过十岁

来源:巢湖市 时间:2017-10-13

巢湖古老而神奇,民风淳朴,风情独特。美丽的山川,丰富的美食,寻常的起居,日常的劳作,都演绎成美好的传说和地方故事,寄托着巢湖人民对真善美的憧憬。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巢湖的民俗趣语,看看你可知道这些民间习俗和乡土人情~

过十岁

巢湖民间将十岁作为儿童时代与少年时代的分界点,有“十年鸿福”之说,意思是孩子十岁之前是儿童,可以尽情地玩耍;但到了十岁之后是少年,应该加强管教约束。孩子十岁生日时,是一个重要的关口,所以巢湖民间往往置办酒席庆祝,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祝贺。过十岁之后,孩子一般要拜先生入私塾,读书求知;还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喂猪放牛、烧锅做饭等。

结干亲

一般喜欢找子女多的人家,让孩子认干爹、干妈,因为子女多的人家,孩子不娇惯、好抚养。巢湖民间结干亲的目的,第一种是怕孩子体弱娇贵不好养,所以藉“结干亲”成为对方众多子女的一员;第二种是以前的孩子夭折后,怕自己命中无子,所以藉“结干亲”消灾免祸,保住新生儿;第三种是孩子命相不好,克父或克母,所以藉“结干亲”来转移命相,以求家庭成员平安健康。结干亲的仪式,一般是亲生父母置办酒席,代替孩子宴请干爹、干妈。干爹、干妈送给干儿子、干女儿长命锁,还可送饭碗、筷子,寓意今后衣食无忧、长命快乐。这是传统意义上“结干亲”的目的,现在,“结干亲”主要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交往,便于孩子健康成长。

教子

巢湖民间非常注重子女的读书,有句民谚“三代不读书,等于一圈猪”。民间对孩子的教育,信奉“管教”二字。如果谁家的孩子有出息,就会被别人称赞为“管教有方”。《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巢湖有句民谚:“惯子不孝,肥田出瘪稻”。孩子犯了错误,民间还是主张要有一定的体罚,所谓“棍头出孝子,娇养是逆儿”、“不打不成器”。但是,民间打孩子一般只打屁股,不打上身,忌讳打头、打脸,否则担心会“打傻了”。另外,巢湖民间不许孩子捅房屋下的燕子窝,传说捅了燕子窝不吉利,会变瞎眼的,眼睛瞎了也就不能读书了。另外,巢湖有句民谚:“玩得好,大带小”,强调了家中老大的传帮带作用,留下“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的传统。

行人情

就是逢年过节送人情礼。巢湖有句民谚:“人情大似债,头顶锅盖卖”,说明民间非常看重世俗的礼情。行人情一般赠送实物礼,金额要求不高,大多是糕点和水果,但一般不送药物。一品玉带糕是常见的礼物,寓意“步步高升”;面条、鸡蛋也经常成为礼物,寓意“常来常往”。主人对于客人携带礼物拜访,一般常说“带你花钱了”之类的感谢话。其实,行人情关键不是钱多钱少,而是人来人往,相互交流。

糖心蛋

在巢湖民间,来客登门拜访,无论是什么时辰,无论是否吃过饭,主人一般马上到厨房打三个鸡蛋,在锅里煮熟,再放入红糖,请客人享用。这叫作“糖心蛋”,又叫作给客人“烧个茶”,表达主人的待客热情。一般不会出现两个蛋的情况,因为民间祭祀时用的“捣头蛋”就是两个。吃饭时,巢湖民间忌讳将筷子直插饭碗内,因为上坟祭祀就是这样插法;忌讳用筷子敲打饭碗,因为乞丐讨饭就是这样敲碗。

出行

巢湖的船民、渔民都非常重视祭拜神灵,留下很多民间信仰和风俗禁忌。例如船头上拴船缆桩不能坐,大桅杆不能随便靠,船家行话“大将军(大桅杆)八面威风,二将军(缆桩)镇守乾坤”;吃饭时筷子忌讳横架在碗上,避免船只搁浅架滩;装饭不能说盛(沉)饭(翻),忌讳沉船翻船。另外,在船上晒鞋,也忌讳鞋底朝上。如果走陆路的话,巢湖民间习惯“起早”。起早动身,越走越亮。多数人出行自备干粮,做到“晴带雨伞,饱带干粮”。逢年过节,亲人远行仍未归家,家人会在饭桌上加上他的杯筷,寓意全家团圆,寻求心理安慰。

赞赏

长按







































北京市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jt/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