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巢湖市 >> 巢湖市咨询 >> 正文 >> 正文

安徽巢湖银屏牡丹被称为宋代千年牡丹,

来源:巢湖市 时间:2024/4/8
北京看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http://www.weidumeiye.com/m/

安徽巢湖“银屏牡丹”号称“宋代牡丹”,被誉为“四奇”,真实情况如何?

问:花木君

最近看到报道,安徽巢湖银屏山景区的“银屏牡丹”已经开始绽放,其中1朵半开,1朵露白,银屏牡丹进入了今年的赏花期,当地不少游人前去观赏。

“银屏牡丹”大有名气,据说有四奇:一奇为牡丹来历,于悬崖峭壁之上,贫瘠石罅之中突兀出这样一株枝青叶茂的牡丹,可望而不可及;二奇为牡丹花龄,据说已有千年沧桑;三奇为千年一貌,历经风霜雪雨,不凋不败,不蔓不枝;四奇为极具灵性,花朵的开谢和朵数,可预兆当年的年成丰歉。

那么,银屏牡丹真的如此神奇吗?首先第一奇,名副其实,银屏牡丹在40米高的悬崖峭壁之上,株形苍劲古朴,叶片青翠倩丽,花朵洁白高雅,风姿绰约,凌波微步,颇有曹子建的《洛神赋》中神女“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神韵,又有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仙风道骨,值得品评赏玩。

再看第二奇,据宣传资料,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知滁州太守时,应庐州太守李不疑的邀请,千万观赏这株牡丹,并且为之赋诗一首,因而得出这株牡丹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然而,这第二奇似乎有点雕凿附会,言过其实,值得商榷,因为其中疑点颇多。首先是人物对不上号,其次是诗词并非欧阳修风格,再就是和牡丹植物寿命相悖,还有就是没有延续记载,下面笔者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知滁州太守是庆历五年(年),后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等地。而庐州太守李不疑没有生平,可是我们从同时期政治家王安石的《李通叔哀辞(并序)》中可以找出大概生平,其中有“通叔李不疑,世为闽民。”,“自京师归面其亲,道建溪,溪水暴下,反其舟溺死,年二十八云。”。

可以得知,王安石和李不疑交好,李不疑年28岁而逝,时年为王安石“予待礼部试,留京师。”,而王安石庆历二年(年)进士及第,也就是说,李不疑即便当时是庐州太守,那么在欧阳修知滁州(年)时也已经去世,二人不可能相遇。然而还有一种情形,那就是或许李不疑为另一人也未可知。

其次,假设欧阳修和太守李不疑赏花赋诗,然而品读这首诗词,似乎并非欧阳修风格:

《仙人洞看花》

学书学剑未封侯,欲觅仙人作浪游。

野鹤倦飞为伴侣,岩花含笑足勾留。

饶他世态云千变,淡我尘心茶半瓯。

此是南巢招隐地,劳劳谁见一官休。

诗词可以看出是一个崇仙学道的隐士所写,并非官吏口吻,而当时欧阳修曾在庆历三年(年)出任右正言、知制诰,位高权显,知滁州为贬谪。因而不可能用“未封侯”、一官休”如此浅显直白的口吻,况且“学书学剑”重叠平庸,也不太符合作诗韵格。还有一个那就是“看花”并非“赏牡丹”,从唐宋人崇尚牡丹来看,如果是观赏牡丹,自然不可能是“看花”,因而诗词题目也不能说明是赏牡丹。

再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查遍《欧阳修全集》中找不到《仙人洞看花》的诗文,因而,这首诗不可能是欧阳修的作品。另外,欧阳修关于牡丹研究颇多,他的《洛阳牡丹记》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牡丹专著,如果看到有如此倩丽的牡丹精品,自然会记录于书籍,然而在其关于牡丹的著作以及诗词中,并未有提及。

那么,我们可以确定,这首诗为他人所作,并且是牵强附会到欧阳修,其主要原因是欧阳修关于牡丹的研究非常著名,并且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一旦和其牵连上关系,那么“银屏牡丹”自然声名鹊起,“蜚声海内外”(事实上确实做到了)。

再就是,关于牡丹的自然寿命。从现代植物学的研究来看,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灌木或半灌木,灌木不比乔木寿命长,一般在几十年,超过百年十分罕见,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牡丹树王为紫斑牡丹,植株高3.8米,地径39厘米,树龄超过四百年(宣传为千年)。而银屏牡丹如果按照庆历五年(年)就存在,那么就差不多年了,这是需要奇迹的!

说到牡丹年龄,这些年,各地为了吸引游客,纷纷把当地的略有年头的古老牡丹说成“天下第一牡丹”(有兴趣可以搜索),无非是树龄古老,花朵繁茂,花色娇艳。然而从植物学上分析,这些牡丹如果是没有移栽,那么基本上是几十年后上部枯死,从根茎部萌蘖出新的植株,属于无性繁殖的后代,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能是一个噱头。

(40年牡丹植株)

最后还有一个疑点,就是当地史料并无记载。巢湖巢湖修志始于明朝,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志书则是清康熙12年(年)的《巢县志》,该志有仙人洞的详细描述。“崔仙洞一名仙人洞,在南山。为唐崔自然所居,其间多产异草。石床、石梁、药臼见存。洞前一门,后两门,内远五六里。”,然而只有仙人洞却无牡丹记载,年成稿《雍正巢县志》的也没有记载,如果是宋朝就有银屏牡丹,并且有欧阳修“赋诗”,那么到了明朝清朝修撰地方志,还不大写特写?岂不怪哉?!

因而,银屏牡丹不可能是宋代牡丹,而地方志没有记录,也只能说明代清代也没有此株牡丹。从牡丹的生长特性和植株来看,似乎应该不超过百年(当然有必要需要有关遗传专家进行检测),甚至可能只是几十年的牡丹植株。

不过,即便是几十年,这株牡丹也是非常奇特和侥幸,这点不能否认,从中科院植物学家的研究表明,这株牡丹属于稀有的野生杨山牡丹(凤丹,Paeoniaostii),杨山牡丹过去分布在江浙皖豫一代,是江南牡丹的主要祖先,然而经过近千年的人为滥采滥掘,如今浙江的野生杨山牡丹早已灭绝,安徽的野生杨山牡丹也只剩下如此一株,如果不是长在悬崖上,估计早就被采挖殆尽,幸好,河南西部还有不少野生杨山牡丹分布,否则,这株银屏牡丹真的成了“绝世奇迹”了。

而关于第三奇,也就是“千年一貌”,首先是植株并没有那么长的寿命,言过其实,其次就是野生杨山牡丹,开花洁白,这是其自然形态,如果没有经过自然杂交或者人工栽培,那么基本上是不会改变形态特征的。这株银屏牡丹在当地属于孤株,自然无法杂交,因而自然千年一貌,“奇”则应该是其姿态花色。

最后一奇,就是银屏牡丹可以预兆年丰,花多则丰年,花少则灾年,这点似乎有点科学道理,因为植株的生长开花,和营养光照气候有莫大的关系。牡丹的根系深深扎入崖缝深处,依靠地下水滋长,如果水气营养充足,则花多繁茂,如果干旱,则花少期短,另外气温如果有变化,则花期也不相同,温暖气候则早一点绽放,较寒冷气候则滞后或者不开放。因而,对比银屏牡丹的花朵数量,其实是和前一年的水分养分以及当年的气候有关系,是结果而不是预兆。

然而,人们为了美好的事物往往不吝誉美之词,因而往往附会很多名人先贤,神话传说,奇迹灵异等等,甚至无中生有,夸大其词,从而达到扩大宣传效果,这点是诸多旅游景点惯常用的套路而已,完全不必当真。

不过,若从生态学和植物学的观点来看,这株银屏牡丹,确实是牡丹种群中濒危珍稀的野生品种,并且姿态优美,花品高雅,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很高,值得保护和爱惜。也真心希望,这株银屏牡丹,能够在人们的保护下,能够真正生长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到那时,人们才可以自豪地宣示今人的功劳。

-3-30易花得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zx/10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