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生活网
Lezaibinhu
昨天小编带大家走到了仙人洞~~哇,话说这边的景色不是一般的迷人啊!这个周末,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环巢湖旅游吧~~
攻略槐林昆虫王国巢湖生态风情园一期项目整合科普教育、游乐体验、休闲放松、人文展示等四大板块,并结合巢湖当地的人文要素,重点构建五大特色游憩项目,即昆虫王国、渔乐世界、林海氧吧、传统农家、陌上花田等,相应地配备昆虫科普、养生蜂疗、野外垂钓、农家体验、名猪跳水等一系列丰富的游憩产品,分别打造科普惊喜之旅、水乡娱乐之旅、恬静舒适身心净化的健康养生之旅、农耕文明之旅和花丛环绕、蝶舞蜂鸣的生态观光之旅
攻略盛桥镇盛桥镇位于巢湖南岸,是庐江县的东大门。全镇共22个行政村一人街道居委会,人口4.4万,其中非农人口0.7万人,集镇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万亩。本镇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捷,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省道庐巢路、盛白路横贯镇中,并与沪蓉高速、合宁高速相连接,水陆运输也非常发达,此地南临白湖,北濒巢湖。商业贸异常繁荣,是周边乡镇农副产品及工业产品的集散地。
攻略马尾河湿地马尾河位于巢湖市槐林镇与庐江县盛桥镇交界处。旧时与白湖并不相连。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初现。曹操不甘盘踞北方,兴兵南渡巢湖,攻打东吴的孙权,几十万大军驻扎在盛桥镇一带,大军的前锋踞临白湖,队尾绵延至巢湖南岸,故后人便称前锋湖嘴处为“马头嘴”,队尾处为“马尾河”。
攻略白山镇白山镇环境优美,人杰地灵。集镇边有海拔多米高、象雄师高踞的白石山,与巢湖岸边的袁家山遥遥相对。“白石冬雪”自明清时起就是庐江县有名的“八大景”之一,山上古木参天,茂竹修长,掩映在半山腰的晴雪寺古色古香,,更有望湖亭、仙女池、十八塔、钓鱼台等诱人景点,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白石天向象一条弯弯曲曲的白玉带依傍、护卫着白山大地。
攻略三河古镇三河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丰乐河、杭埠河在此汇合,经新河向东流约15公里入巢湖。三河以水乡古镇为特色,荟萃了丰富的人文观景,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楼和古战场。“外环两岸,中峙三洲,而三水贯其间,以桥梁相沟通”(清《安徽通志》),街道沿河两岸曲折伸展,总长约3公里。房屋多为明、清建筑,街心铺青石板,古朴雅致,但较狭窄,身临其境,不禁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攻略三汊河湿地肥西三汊河,顾名思义,由三条河流分岔而得名。三汊河生态湿地位于三河镇,包括杭埠河、丰乐河等河流入巢湖的老河道及附属圩区水系,呈T字形,大约有1/3都是水面。可以说,水是三汊河生态湿地的灵魂。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正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并喜爱。三汊河生态湿地总面积8.6平方公里,一期启动面积约4.8平方公里,总投资2亿元;二期建设3.8平方公里,计划投资5.5亿元。按照规划,通过生态修复、绿化种植、生态补水、湿地建设等,这里将会营造出岸坡植物、水生植物与农田作物交相辉映的特色湿地生态系统,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生态湿地、候鸟天堂。
攻略牛角大圩牛角大圩生态农业园地处北纬31度,天然呈现了亚热带园林风光和和湖光田园风情,未来将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环巢湖生态保护区,国内著名的湿地垂钓胜地和田园旅游度假区,北纬31度农业风情展示区。
攻略岸上草原岸上草原位于合肥市庐州大道与环湖北路交口以南的沿湖地带,东起江西路,西至北涝圩桥,总长约1.6公里,总面积约32万平方米,其中草皮铺设面积约28万平方米。 “岸上草原”依据原有地形地貌、沟塘河渠,进行堆山理水而建,非常注重对原生态湿地的保护和修复。
攻略安徽名人馆安徽名人馆分为八大展厅,从远古、秦汉、唐宋元明清到民国、新中国,汇聚了八百多位安徽名人及特色文化风采。初步计划展出安徽名人超过位,其中重点展示多位。除了安徽籍的名人外,在安徽留下重要足迹的人物也会展出。有巢氏、姜子牙、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在安徽历史中,留下了许多重要人物的足迹,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安徽名人馆内集中“亮相”。
攻略渡江战役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于年10月26日在合肥滨湖新区的巢湖之滨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设规划用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规划场地成半岛状突出巢湖,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纪念馆已于年4月份正式开馆。
攻略滨湖公园合肥滨湖公园位于滨湖新区,濒临巢湖,地处环湖大道红线外侧,南起派河,东到南淝河口,全长约14.7公里,规划面积约5平方公里,将以湿地、观光、观潮、游船码头、生态示范、旅游酒店、特色休闲等功能为主导,面向市民开放。
攻略长临河古镇临河镇源于三国赤乌年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据考证,因青阳山北麓之水经长宁寺源源不断流入巢湖,久之形成长宁河。地因河得名,又因濒临巢湖,遂更名为长临河。
攻略六家畈镇六家畈镇位于合肥东南,据吴氏宗谱记载,南宋宝庆元年(年)吴氏一世祖吴宛廷夫妇自徽州婺源迁到茶壶山东。二世祖吴再三生六子迁到此处从事农耕。因人丁兴旺,蔚然成村,故名六家畈。
“滨湖生活网”在这里,知滨湖!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ls/2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