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途经巢南高林街,鲜有停留。近期往返坝镇处理开设连锁网点事宜,得以盘桓高林街上,相传吕洞宾经过高林也流连忘返,想来心下颇为满足。 高林街始称高林村,位于高林河畔,巢庐故道穿村而过。南宋淳熙年间,地方于河浒兴建高林河城隍庙一座;至嘉定时,又于城隍庙前建造了高林桥……官道、人口、市贸、城隍与石桥等等,搭起了规模不小的古代“城市”框架,官方遂设“仓场和巡检司”等机构。因“其地居民稠杂”、集市繁荣,史称“高林市”。市集南侧青山连绵、北部濒临巢湖,山环水绕,自然环境优美。行走至巢湖岸边,可见湖中的姥山岛,犹如玄武归来,游人眼中的高林,可谓一方宝地。清末,高林的汪郎中村走出了一位著名的淮军将领——丁汝昌,传说就与那里的风水有关。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反正去过的人都信了,呵呵。 在高林老街,我没找到城隍庙,揣测早已拆除。不过,河边正在施工的庙宇,怎么分析都像城隍庙旧址,而那庙侧的石桥也支持我的猜想。石桥的桥面虽然被改造过,桥墩仍然比较古朴,桥下的田田莲叶参差地耸出清流,轻托着临岸的寺庙山门,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静谧意境。与别处一样,高林也沿着公路发展了新街,老街日渐凋敝、颓唐、冷清,陪伴它的只剩下摇着蒲扇的老人。老人的坦然和淡定表明,老街淡然的情怀还在,犹如风中微动的莲花,以及耳畔悠扬的梵音,沁人心脾、教人安静。闲转之间,无意确定了鸡啼河的位置,可谓意外收获。鸡啼河是高林辖下一个村子,与高林街紧紧相依,曾以当地主要市镇记载于清代方志,不知怎地堙没无闻,沦为了寻常乡村。它的周边,多有明代移民村落,是探寻巢湖移民信息的重要区域之一。过些日子,我要去认真细致地看看,了解一下鸡啼河的过去,了解一下移民村落的今天,梳理梳理高林街及其附近的枝枝叶叶。 高林街一度为乡治,也一度为镇治,近几十年以生产烟花爆竹发达闻名。前些年撤区并乡,高林被划归散兵镇管辖,街市繁华随着地位降低趋于黯淡,不复旧观。其为村镇,亦同人事,俱如浮云变幻,可叹可叹。
(来源:安徽文化论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ls/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