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巢湖市 >> 巢湖市咨询 >> 正文 >> 正文

巢湖文化印象

来源:巢湖市 时间:2020-10-8
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

点击上面蓝字“最忆是巢州”,免费订阅

文化巢湖印象1有巢

上古百姓,多受虫兽困扰,生活艰辛,古贤筑木为巢,创造了划时代的巢居。

《太平御览》引《项峻始学篇》云:“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大巢氏,遂为巢之肇始,在他之后,本地先后涌现了有巢氏、巢父、巢伯等符号性人物。近年发掘出土距今五千年的凌家滩古遗址,表明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玉器文明”时期,这个文明应该是巢国的源头,当属有巢氏时期的文化成就。

后期的巢父,是远古巢国治下的一位隐逸者,他淡泊名利,不与世间为伍,所以名字也没有留下,其谓“父”者,应是人们对他的尊称,犹如后世的“阿父”、“亚父”。要不是尧时许由避世洗耳,巢父或为时间湮没。今巢城有牵牛巷、洗耳池,均出自巢父典故。

巢伯,为三代时封国的历代君主,不能具体到某人,但它表明了古巢国的相应级别和延续性。那时,古巢国依然保持着较为先进的文明,故为伯爵,相邻的楚国因为地处荆蛮,地位则是比古巢国低一些的子爵。其间,大湖彭蠡被唤作巢湖,以及夏末桀王被流放南巢、秦代设立居巢县、唐代改置巢县,乃至三县交界处的山被称为“居巢山”,即是巢国留下的永恒文化印记。

从大巢氏的蒙昧到古巢国的定型,直至成为固定的行政区划,域内世代传承,脉络清晰。可以说,有巢文化是巢湖文化的发端,“巢”字是地域文化特殊性的典型标识。

2农耕

巢湖地区有山川、丘陵,也有河网、平原,地形地势多样性共存。

这里不但旱地水田轮作,渔业生产和家禽养殖也较为发达,像北方又似南方。民间有“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说法,农耕文化呈现兼容并包的个性。

如,居巢北部山乡,虽然也种植水稻类作物,小麦、大麦同样是重要的农产品。那里,依然保留着极具中原色彩的传统习俗——“过夏至”;同时,手工“挂面”,也是北方农耕文明的产物。再如庐江,虽然深受北方文明浸染,传统食品却是远近闻名的“大米饺”,又因地处大别山余脉,还出产茶叶、竹笋等农副产品。其他县区像无为、含山,濒临大江,沟壑纵横,多产水族和麻鸭白鹅类家禽,无为的鹅毛加工全国闻名,“无为板鸭”制作工艺,则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含山利用水产优势,生产的封扁鱼,是地方名特土产之一。而那和县,平坦富饶,为粮棉油和蔬菜生产大县。

总的来说,巢湖各个县区的农业生产及相关活动,共性中包含着个性,各有偏重、各具特色,它的农耕文化,是一种百花齐放的文化。

3中医

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传统中医,号称国粹。中医很重要的特点,在于医师长年积累的经验总结,讲究独特技术治疗与调和用药。

由于各人经历不同、师承不一,地方名医往往掌握一二独门秘籍,从而名望一方,巢湖的一些从业者乃至中医世家,也不例外。著名的如峏山杨妇科、东关戴氏正骨法、庐江徐氏妇科等,不一而足。

峏山杨妇科,自南宋至今,已经世袭二十多代,有系列专著存世,堪称巢湖中医第一世家;东关戴氏正骨法,也有一百多年历史,在地方上与杨氏并蒂称奇;其他像庐江马厂皮肤病专科、巢城北大街王澜记、柘皋镇陈四一膏药,也都远近闻名。尤其陈四一,巢湖周边还有歇后语流传:“陈四一的膏药——包贴。”老百姓谓该药号治病会亏本倒贴,赞誉其“医者仁心”、怜贫惜苦。

当代,巢湖还走出了一位医学大家,叫吴绍青,其医学专著《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填补了我国医学领域上一项空白。

4教育

巢湖的教育事业的始祖,当推文翁。

文翁是西汉时期人,他治理蜀地,首重教育,提倡开办官学教化百姓。《汉书》记载:“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庐江曾建乡贤祠纪念他,成都仍然保存有“文翁石室”。

但是,汉代时巢湖地区的教育事业并不发达,待私塾涌现,局面才得以改观,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单单巢县就有三百多所私塾及书院,可谓后起勃发、一派蔚然。

那些卓有成效的私塾,培养了田间、韩安、刘乃敬、徐克勤、王思敬、高植、鲁彦周、林散之、童雪鸿、张治中、李慰农、陈原道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在私塾、书院的基础上,先后形成了庐江中学、巢县一中、环峰小学等百年历史的新式学校。民国期间,张治中等贤达人士,突破了家庭与家族的小圈子,制定了详细的地域教育规划,在家乡黄麓创办了小学和师范,发起乡村教育运动,与其同时,冯玉祥将军也在家乡捐建了元山中学,黄麓及其周边一时书声琅琅。

现在想来,黄麓所以被称为“文化之乡”、司集所以成为“诗歌之乡”,与地方上注重文化教育是分不开的。而从事教育的李辛白,被胡适尊为推广白话文的“开山老祖”;同在北大任教的杨亮功教授,则一度执掌安徽大学,为安徽教育界翘楚。

5佛道

中国国情,百姓生活与佛道融和;佛道两教在巢湖也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巢湖的浮槎山、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均被冠以“江北小九华”,都督山则被称作“西九华”。据《巢县志》载:巢城南郊的东庵森林公园,“曾为六祖慧能道场”。

又,百丈怀海禅师曾驻锡浮槎山,禅宗和汉传佛教遵循的丛林管理制度、禅宗的旗帜《百丈清规》,就是禅师在浮槎山总结出来的。

宋代,含山县清溪走出了一位高僧,即临济宗十五世祖师、虎丘派开山老祖绍隆,故里今有佛慧寺。

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和县蔡浅村出生了一个小男儿,他就是后来的憨山大师。憨山大师力主禅宗与华严宗融合,致力于佛、道、儒三教合一,传下《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余种著作,作品《醒世歌》尤为世人所重,斐然成就使其名列明代“四大高僧”之中。

当代,安徽佛协会长妙安长老,亦是佛界耆宿,为人敬重。

佛教之外,道教在巢湖的也有较大影响。巢城北郊金庭山,道家第18福地;和县鸡笼山,道家第43福地;含山白石洞,道教第21洞天……东汉方士左慈,为庐江人,在庐江留下了钓鱼台、掷杯桥等遗迹,人称“雅帝”;唐代许坚,也是庐江人士,传说就是八仙之一的“蓝采和”。如今道教式微,但巢湖大地上仍然流传他们的故事。

结束语Peroration

皖中巢湖,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区域,信息传递便捷,不像少数地方,因为封闭而形成强烈地域色彩的文化;但巢湖特有的开放气质,有利于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冲撞,进而融合,造就了带有一定地域属性的巢湖文化,除了上面简述的五点,还包括淮军文化、移民文化、民歌戏剧、武术文化等方方面面,难以胜数。它们组成的巢湖文化,与各地的地域文化一样,在中华文化中仅算沧海一粟;但正是这些尘粒微粟,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们是不可或缺的。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zx/7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