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银山智人”,免费订阅
巢湖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开发的重点
赞巢湖·周昆叔东西南北中,
神韵在巢湖。
发轫凌家滩,
神州华夏源。
银山智人巢湖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开发的重点,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部分。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又叫做“有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指本土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第一部分
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开发的重点
巢湖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开发的重点:是抢救、保护和开发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古石刻及近现代文化与革命文化等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产。
一古文化遗址古文化遗址。指远古文化遗址、吴楚文化遗址、秦汉隋唐等历朝历代的文化遗址、古生物化石文化遗址、古石桥文化遗址、古采矿冶炼文化遗址等。
1、远古文化遗址。无非龙潭洞猿人遗址、银山智人遗址、凌家滩文化遗址等。
2、吴楚文化遗址。包括昭关、阴陵山、乌江霸王祠,集中在含山和县两地,亟需以大文化地域的名义予以立项保护。
3、夏商周遗址。巢湖范围内,有月亮地、晒书墩、神墩、大陈墩、陈兴祝诸多古文化遗址,基本已立为文保单位,可将其立项研究,探讨地域文化的发展渊源。
4、秦汉文化遗址。过去人们常用“秦砖汉瓦”来形容秦汉文化遗址的特征,主要有:和县亚父城遗址;居巢亚父山范增故里;放王岗汉墓群,这里的吕氏王侯墓冢,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现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三国文化遗址。主要是东关、西关遗址,位于东关镇境内,东吴曾在此建筑东兴堤,阻遏魏兵南下,留下了曹操“四越巢湖不成”的典故;梅山,庐江、居巢、含山皆有,记载了“望梅止渴”的故事;周瑜墓,位于庐江城东,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域内还有为数众多的瑜婆墩,皆传为周瑜墓冢;又有梟姬庙,在无为县的长江之畔,为刘备夫人孙尚香殉情场所。林散之曾有诗云:“风神遗洛浦,江表一孤岑。已尽思吴泪,犹存望蜀心。芙蓉秋梦远,芦荻夜潮深。幽恨成终古,空传青鸟音。”
6、汉后清前文化遗址。如下:南朝梁太子的沐浴处香泉,萧统曾在香泉著《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和县桃花坞,大诗人张籍旧里;陋室,刘禹锡的旧居;姚庙,姚兴抗金遗址;南义宋梅,杜默故里;米公祠,米芾的官邸;玉兰桥,朱元璋遭难的渡口;金府村、俞府村,分别是金朝兴、俞氏父子等明代王公的家乡。此外,存在大量的移民文化遗址,本地明代有大批皖南、江西“移民”定居,在巢湖北岸形成了独特的“九龙攒珠”移民村落。
7、清代民国文化遗址。主体为淮军文化遗址,如武壮公祠、昭忠祠、淮军祠、丁汝昌墓和众多的将领故居;以及学校文化遗址,譬如黄麓师范、元山中学、庐江中学等等。黄麓师范,为张治中将军创建,元山中学为冯玉祥将军创建,这些学校的诞生直接影响着本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8、古城文化遗址。古县城文化遗址包括:古居巢文化遗址,城墙于建国前后被拆,今存护城河、古城墙片断等文化遗址,目前,遗留城墙已经被列入保护名录;和县城文化遗址(存有镇淮楼等)、无为城文化遗址(残存城墙片段)、庐江城文化遗址及唐嘴水下古城池遗址。唐嘴水下古城遗址,传说是古巢国陷落的地方,为安徽省级文保。各座古城规模都较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
9、古生物化石文化遗址。主指龟山鱼龙化石遗址、马家山鱼龙化石遗址、平顶山金钉子地质遗存,在地质、地矿史上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10、古石桥文化遗址。巢湖古石桥较多,历朝有名的,如庐江县城东的捧檄桥,始建于汉,为县级文物;含山仙踪的江淮桥,更是省级文保;其他如华林桥、白渡桥、抱书桥、万年桥、普济桥、麒麟桥,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11、古采矿冶炼文化遗址。是巢湖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的古矿冶遗址,大多位于庐江县。如大矾山、小矾山的古矾矿、古磁铁矿、古铜矿等遗址,它们是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资源。
二古墓葬和古石刻古墓葬和古石刻。古墓葬,指古代的王陵、名人墓冢、民间墓葬、烈士陵园等。
王陵特指放王岗汉墓,从已发掘的吕柯墓来看,放王岗的古墓群,基本上是汉代封国的王侯陵墓;名人陵墓则指项羽衣冠冢、周瑜墓、丁汝昌墓、范增衣冠冢、游过墓以及当代诗人田间墓等;民间墓葬指古代有身份、有地位、有实力的大户人家墓葬,如王乔洞风景区的胡氏墓(一品夫人墓)、庐江何姓祖陵等等;无名坟冢,指随着时代变迁,墓名(墓主)被渐忘的大墓,如庐江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暖汤岗汉墓群、烔炀镇知府墓、老和尚包等;烈士陵园则是望城岗烈士陵园、三水涧烈士陵园、天门山烈士陵园、花苗地烈士陵园、抗日将领张文衷烈士墓、汪胜友烈士墓、胡业桃烈士墓、渡江战役纪念塔等等。
巢湖古石刻不多。著名的有王乔洞石窟,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门山摩崖,东晋王羲之曾在此留下“振衣濯足”四字;庐江半山亭石刻、桴槎山将军像以及华阳洞石刻。
另外,还有一些碑刻,如烔炀老街的“正堂陈示”碑、和县文庙碑、盛家閧碑(多数不存,少数寄存于和县博物馆),但都是个案。典型的属于无为米公祠,那里收藏了数十通著名书法碑刻,弥足珍贵。
三古建筑古建筑,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古民居。巢湖境内境内现存古民居较多,以干打垒、夯土土木结构为主,主要保存于黄麓镇、烔炀镇、中庙镇的“九龙攒珠”型村落里。砖木结构古民居,主要集中在柘皋老街、烔炀老街、运漕老街等街镇上,那些建筑看起来是徽派艺术风格,却有“青砖勾白缝”的独特个性,是皖中建筑的典型特征。
此外,还有具备历史价值的祠堂遗址,如无为县洪巷乡戴氏宗祠、无为县城后新街汪氏宗祠、无为县襄安镇老街卞家祠堂、运漕镇漕川社区上大街43号王氏祠堂、漕川社区幸福街14号薛氏作坊等等;还有一些近代砖木结构建筑,如市区西门李家楼、黄麓镇政府大院里的唐庐、医院旧址、洪家疃某户民居等,皆具历史人文价值。
2、名人故里、故居。意在历史上或民间传说中有影响的人物所居住、生活过的古建筑。夏阁镇冯玉祥故居旧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麓镇张治中故居,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克农故居,是安徽十大红色旅游景点之一;以及孙立人故居、吴长庆故居等等。
3、历史纪念物。是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联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如六洲暴动旧址及胡竺冰故居、蒋家河口抗日遗址,这里曾经打响了抗日第一枪、温家套大屠杀遗址,日寇在温家套实施了惨绝人寰的灭族屠杀、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曾希圣等仁人志士在此领导了皖中抗日革命、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皖南事变后,叶挺与张云逸等人将指挥部迁到了巢湖;还有陈原道故居,位于苏湾镇,陈原道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著名的先烈;石涧镇山区的新四军造币厂、军工厂遗址。这些都是近现代文化及革命文化遗址。
4、古寺观。巢湖比较著名的古代寺庙,主要有太湖山太湖禅寺、冶父山伏虎禅寺与实际寺、市区塔影庵、湖畔中庙,基本是省级文物保护单,比较有名气的褒禅山寺,近年也得到了恢复;其他如和县城的伊斯兰教堂、运漕镇的基督教堂和巢湖市区北大街天主堂旧址与传教士居所,皆属宗教文化遗存。
5、当铺古塔。当铺,主要有烔炀、柘皋和运漕三处,均是李鸿章家族遗产;古塔,有居巢区龟山塔与姥山塔、和县文昌塔与万寿塔、无为黄金塔等。
四小结在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中,上述三个方面是重中之重,但是,本地出土的古文物和日常生产生活用具也不容忽视。
出土文物大多已经受到应有的保护,对于生产生活用具,诸如农耕用具、榨油用具、挂面用具、捕猎用具、纺织用具、焗锻用具等等,目前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亟需提上工作日程。
附1:烔炀群艺馆旧址民间文化设施遗存年去烔炀河,我们在南街看见一栋大房子,经了解得知是群艺剧场旧址。据说原为民初商铺,改开年代鲍姓老板买下开剧场,唱庐剧。不知道可能挖掘出故事来?
群艺剧场旧址,是巢湖市重点文物保单位“烔炀老街”的组成部分,倘有特殊历史价值,或可公布为保护性建筑、甚至登记为文物点。将来可以利用为纪念类、展览类馆舍,如民俗馆、戏剧馆等,打造成为南街的亮点,正好与中街、东街呼应,丰富老街的内容、突出老街的整体性。
附2:烔炀影剧院时代特色鲜明的建筑
年代,乡村电影院蔚然兴盛,几乎每个乡镇都建了一座电影院,一个县有几十座之多。只是好景不长,电视机的大量出现、普及,使得乡镇影剧院没有红火几年,随即转入衰落。但各乡镇的留下来的影剧院,是时代色彩浓厚的建筑,理应留意。
近些年,小乡的影剧院因体量微小质地较差,闲置后大多自然坍废,大镇的影剧院则因位置较好相继被拆除。幸运的是,烔炀影剧院尚完整保存。烔炀影剧院,是古镇上较为典型的现当代大型建筑物,体量较大,质量较好,内部适当加以改造,即可利用为古镇文化馆或老街展览馆。不能轻易言弃。
附3:烔炀火车站淮南线重要站台遗址80多年历史的淮南铁路,在巢湖境内还保留着老旧的烔炀河站,它是故淮南线巢县境内的重要站点,曾为巢县西乡、北乡重要外出通道。
烔炀河火车站内的老站台、老轨道、日军修建的碉堡等,是巢湖市以及合肥重要的近现代历史遗迹之一,应与鸡裕河桥及日军掩体、中垾铁路碉堡等打包统筹,以“淮南铁路遗址”公布为巢湖(合肥)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择机公布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庄市建设新火车站时,特地保留下了老火车站并改造为博物馆,是一较为典型的成功案例。该地老车站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地价难估,是方方面面觊觎的地块。一般来说,是很难留下来的,但石家庄做到了。希望烔炀能够学习借鉴,将烔炀河火车站保留下来,改造成为巢湖铁路文化馆或淮南铁路博物馆,与近在咫尺的烔炀老街综合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以历史文化建设助力烔炀的经济建设。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ms/7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