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持续推进五大行动发展计划,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总体情况
1-10月份,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3亿元,增长12.7%;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82.7亿元,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0亿元,增长27.5%,其中:工业投资.5亿元,增长27.3%;技改投资90.0亿元,增长47.4%;房地产投资17.1亿元,增长4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75.0亿元,增长12.4%,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亿元,增长11.1%;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6.9亿元,增长1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增长1.6%;财政支出累计完成36.3亿元,增长9.3%;工业用电量17.9亿千瓦时,增长17.3%。
二、运行特点
(一)工业稳中趋缓。1-10月,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82.7亿,落后序时进度0.6个百分点,增长6.1%,低于目标增幅3.9个百分点,较上半年、三季度增幅分别下降2.5个和0.2个百分点,增速在四县一市中排名第2位。
1.工业用电量需求稳步增加。据市供电公司数据显示,1—10月,全市工业用电量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较上半年加快1.0个百分点,高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2.3个百分点,增幅在四县一市中排名第1位。其中:轻工业用电量5.0亿千瓦时,增长9.8%;重工业用电量12.9亿千瓦时,增长20.4%。
2、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扩大。1-10月,在统计的3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1种实现增长,增长面55.3%,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棉纱、水泥熟料、食用植物油、铸铁件、化学纤维分别累计增长18.8%、15.8%、13.5%、12.6%和11.1%。
3、用工人数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3.5万人,同比增加人,增长1.3%。分行业看,25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用工人数同比增加,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等重点行业用工人数稳步增长,分别增长2.8%、4.5%、0.9%和5.1%。
4、“两新”产业贡献提升。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1—10月,12户战略性新兴企业完成产值31.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8.4%,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增长22.8%,增幅较去年同期加快18个百分点,增速在四县一市排名第1位。二是高新技术产业贡献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3亿元,同比增长8.6%,高出全市工业2.5个百分点,增速在四县一市排名第2位。
5、高耗能行业增速回落。1-10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产值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0%,产值增速15.4%,较上半年回落6.4个百分点,增速为年内最低点。其中,高能耗产品水泥、石灰和铸钢件当月产量分别同比下降4.5%、14.3%和17.4%。
(二)投资高位运行。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0亿元,超序时进度9.4个百分点,增长27.5%,较前三季度加快6.1个百分点,高出合肥市平均水平23.6个百分点,增速在四县一市中排名第1位。
1、亿元项目支撑作用明显。1-10月,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数54个,同比增加20个,完成投资.7亿元,增长61.8%,快于全市投资增速34.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41.4%,比去年同期提高8.8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同比增加1个,完成投资45.3亿元,增长11.6%。
2、工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1-10月,全市工业投资.5亿元,增长27.3%,增幅高出合肥市平均水平14.8个百分点,在四县一市中排名第1位。其中技改投资90.0亿元,增长47.4%,增幅比合肥市平均水平高39.7个百分点,在四县一市中排名第1位。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的66.9%,较去年同期提高9.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均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3、房地产投资拉动提升。1-10月份,全市房地产投资17.1亿元,增长40.4%,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30.7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4.9万平方,下降7.6%,在四县一市中排名第2位。
(三)商贸逐步回暖。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5.0亿元,超序时进度2.9个百分点,增长12.4%,超扶贫考核目标0.4个百分点,增速较上半年增幅提高0.2个百分点,与三季度增幅持平,在四县一市中排名第4位。
1、限上销售稳定增长。1-10月份,全市入统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共76家,同比增加6家,实现零售额16.1亿元,增长11.1%,较去年同期加快9.0个百分点,较三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新增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2亿元,占全部限上企业的7.5%。
2、居民消费需求出现新变化。从限上零售商品类值表看,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7%,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26.8%,书报杂志类商品增长20.8%,网上销售增长82.3%。往年较为畅销的汽车类商品销售随着市场逐步饱和而有所下滑,增长11.5%。
3、餐饮消费最为火爆。1-10月份,我市批发业企业实现销售额5.5亿元,增长15.8%;零售业企业实现销售额15.1亿元,增长12.2%;住宿业企业实现销售额.7万元,下降4.9%;餐饮业企业实现销售额.4万元,增长47.1%,增速最快。
(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1、财政收入逐步回升。1-10月份,财政收入完成26.9亿元,增长12.3%,增幅较上半年、三季度分别提高7.5个和2.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3亿元,增长1.6%,增幅年内首次由负转正,较上半年、三季度分别提高9.5个和2.5个百分点。财政预算八项支出27.1亿元,增长8.6%,增幅较前三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民生支出29.9亿元,增长9.6%,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2.4%。
2、金融贷款增长较快。1-10月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亿元,增长7.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亿元,增长7.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亿元,较年初增加43.7亿元,同比增长22.4%,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
1、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滞后。1-10月份,城镇市场实现限上零售额15.8亿元,增长11.1%,占全部限上零售额的98.1%;农村市场实现限上零售额0.3亿元,仅占全部限上零售额的1.9%,增长10.8%,低于城镇市场增速0.3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市场总量、速度均落后城镇,乡村市场亟待开发。
2、限上零售未达序时。我市限上零售虽然呈现稳步回暖的形势,但距离完成序时任务还有一定差距。1-10月,我市限上零售额16.1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8.8%,落后序时进度0.91亿元。分乡镇街道看,我市有限上企业的12个乡镇街道仅有5个完成序时任务,分别是中庙、烔炀、槐林、凤凰山和苏湾,占全部镇街的41.7%。排名末位的坝镇仅完成67.0%,落后序时进度16.3个百分点。
3、规上工业企业年度申报不理想。从年度“五上企业”第一批申报情况看,全市新申报“五上”企业2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6家,限上商贸企业8家;退出“五上”企业17家,其中工业11家,商贸5家,服务业1家。规上工业企业净减5家,对我市完成年工业目标任务势必带来不利影响。
四、问题建议
一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引导、鼓励本地商贸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型消费热点,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提升。
二是各镇街、开发区继续深入摸排辖区内准“五上”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对符合申报条件的要向企业负责人准确宣传相关鼓励政策,提高企业申报积极性,力争在12月份第二批年度申报中完成“五上”申报目标任务。
三是请相关主管部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ms/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