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合肥滨湖围堰湿地命名暨巢湖美食文化研讨会举行。就合肥市包河区围堰湿地的规划,及其巢湖美食的发展,省内多名专家提出了真知灼见。本次活动由新安晚报安徽网、合肥印象包河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大圩镇政府共同举办。
专家们考察围堰湿地
国内多家大型文化旅游园区高级顾问、策划人袁泉:
围堰湿地命名视野要更宽广
袁泉表示,命名合肥围堰湿地,应该围绕8.7平方公里的水域做个总体规划设计,面积大了,对湿地的命名更加宽泛。这不仅要建成巢湖最大的生态湿地,更要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八百里巢湖第一荡。
“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对合肥围堰湿地定位要准确,把围堰湿地作为水域休闲娱乐的基地,从湖畔野趣体验、亲水休闲度假、户外拓展训练、生态保护教育等四个方面进行定位。”袁泉说,在整个定位设计过程中,应以巢湖为核心,以几个岛屿为肌体,以芦苇为屏障,以水文化为灵魂,来进行布局打造,让市民能够观赏湖畔风光、体验滨湖风情,展示苇荡风韵,真正成为市民与游客观荡、赏湖、泛舟、品鲜的生态休闲好去处。
在具体设计方面,袁泉也提出了想法。他认为,要增强神秘性和趣味性,精心打造芦荡迷宫,水道可以相对变窄,水道长度和范围扩大,进入芦苇荡,就像进入迷宫一样。“此外,还可以从环保和生态保护的角度,提高苇荡湿地的生态质量和保证面积,促进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如水禽和水生植物的观赏,结合巢湖民俗风情,如苇荡垂钓及渔网编织,渔民撒网捕捞;结合传统节庆,举办苇叶粽叶采摘等也可以纳入景观的设计中。”袁泉还提出,可以在水面放养野鸭、绿头鸭、非洲雁等这些能够生存的动物,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表演方面,袁泉建议引入龙舟竞渡。“目前,合肥没有像样的大型水上表演,可以围绕合肥、巢湖历史传说打造大型水舞,投入不大。刚才参观时我看了一下水域旁的台阶,应该可以容纳——人。应把围堰湿地变成整个合肥市娱乐休闲生态基地。
袁泉提出了4种命名方式,即以芦苇命名,比如叫芦荻湾、金芦湾;以滨湖命名,比如叫滨湖湾、环湖湾;以当地历史文化传说故事命名,比如叫焦姥湾、渔姑湾;以巢湖特色或者特产命名,比如叫银鱼湾等。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宁业高:
多种本土植物多唱本地戏曲
“生态特征、产业属性、文化定位,三点要结合起来,到统一起来,这也是以后的工作方向。”宁业高认为,应该把滨湖这片土地打造成全国特色的旅游景观,在全国“叫响”,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这里地理、人文和区位优势,这个目标并不难实现。
在具体打造细节上,宁业高特别强调“本土”二字,树木、动物、文化艺术等,都要着力于本土特色。“我在巢湖岸边长大,觉得柳树就很好,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动物方面,除了可以引入野鸭,也可以引入水牛,打鱼拉网,供城市小朋友观赏,让他们了解到过去的巢湖农家、渔家生活。在歌唱方面,应该突出巢湖民歌和庐剧。”他说。
宁业高说,他不赞同动大量的土,去在水中建设岛屿,“我认为当地土壤不适合建岛,不用浪费钱财,在圩堰边建些小土埂塘堰即可。”
对于这片土地取什么名字,宁业高提出了“金斗圩浦”,内含合肥的历史文化底蕴,“金斗”即合肥古称之一,合肥唐代古称“金斗城”,也对应天宇星位,并有吉祥意义,“圩”是指大圩,也显示圩田文化,“浦”,一般意义是指水边滩地,这里指巢湖湖滨,表示地质地貌,也兼含合肥古景“藏舟浦”、“筝笛浦”的联想,增添文史意蕴。
研讨会现场
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怀东:
环巢湖旅游布局要有全局眼光
吴怀东表示,地名的命名、景点设计、旅游项目等,要进行整体规划。对于地名,征名的方式可以广泛点,立足于全省。至于命名的思路,要考虑到生态保护、文化性和产业性,兼顾历史,并配合整个合肥市向外推介的需要。在取名方面,地名和旅游项目要区别对待,要有层次感。其实,整个环巢湖旅游景点的布局和规划,要有全局眼光,对各个景区的定位要清晰,不一定非要每个景点都具有所有功能,而是要功能细分化,比如围堰湿地体验湖区湿地自然景观,森林公园突出森林休闲功能,大圩突出美食和餐饮功能。
吴怀东说,他经常去大圩,感觉“走到哪吃到哪里”,分布比较散。虽然大圩的美食名声已经打出,但是酒店和菜品的档次有待进一步提升,不能仅在“土”字上做文章,应该立足于全省甚至全国的眼光,打响巢湖湖鲜美食的品牌。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孔令刚
充分挖掘围堰湿地的生态价值
合肥市最初规划和建设围堰湿地,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围堰起到恢复巢湖生态的目的,而且经过近几年来的湿地建设,其确实起到了抑制蓝藻、恢复生态等功能。旅游开发,其实是生态恢复延伸的产业,为环巢湖旅游开辟了新的去处。无论是围堰湿地的未来建设和打造,还是命名工作,首先都应挖掘围堰湿地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这样才能让外界对围堰湿地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更能体现围堰湿地的特色。
对于合肥滨湖围堰湿地景点的打造,孔令刚提出,码头位置要往东移,将码头隐藏到芦苇植被中,“芦苇藏舟”。他还表示,不建议在水上建立木栈道,会破坏整体环境,但应该优化水上线路,在节点处种植关键的特色的水生植物。对于征名,孔令刚提出,命名要体现本土特色,比如庐巢湿地、巢庐湿地等。
万达环球国旅策划总监张遵宝
取名要立足合肥投影巢湖
张遵宝给合肥滨湖围堰湿地取名为“巢湿”,即“巢湖湿地”。张遵宝说,他认为给此处景点取名,应立足全合肥的角度,投影到巢湖。““巢”为巢湖之滨,而合肥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巢湖便是提升合肥影响力的重点之一。
“‘湿’即是湿地的意思,市民对‘围堰’的概念并不深刻,但近年来,他们对‘湿地’的概念却越来越熟悉。”张遵宝说,取名“巢湿”,既结合了合肥的概念,又能让市民感到亲切熟悉。
在张遵宝看来,无论如何取名,围堰湿地都不能完全摆脱巢湖的地域概念,“滨湖”一词在很多有湖泊的地方都被广泛使用,但巢湖只有这里有,是一个特有概念。
安徽省知名旅游策划专家刘自若:
集合历史文化典故取名
近日,有不少市民对合肥滨湖围堰湿地的命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中包括“鸬鹚湾”。对此,刘自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鸬鹚捕鱼等只是巢湖捕鱼的一个侧面,代表不了整个巢湖风情,不能以偏概全。”
刘自若说,湿地水深一般不会超过2米,因此,8.7平方公里水域征名不能仅局限于“湿地”这个概念。他提出了一些名字,例如,可以将巢湖的滨湖新区段取个专有词汇——巢滨,以免和环巢湖其他区域混淆,这一带过去有万年埠码头,可以取名“巢湖万年风情园”,这里的“万年”涵义广泛(巢湖自然的万年变迁、有巢氏开创的万年历史、万年埠的历史地名、生态恢复留给子孙的万年福泽),也可以简化成巢湖风情园、巢湖水上风情园,展现一方风土人情。此外,也可取名“印象巢湖”,“印象”一词涵盖面最广,“包含了我们未来体现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甚至演艺项目。”
此外,结合历史传说或典故,刘自若还提出了“巢湖梦”、“梦巢湖”、“巢湖水城”、“巢湖水栈”等名字。此外,仅就0.8平方公里水域取名来说,可以融入曹操的历史传说,取名“筝笛浦”,也可以根据《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结合芦苇景观,叫作“蒹葭湾”或“在水一方”。
安徽餐饮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隽永:
提升大圩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周隽永提出,近年来,随着合肥大湖名城的建设,巢湖周边例如大圩镇的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神速,吸引了一大批合肥市内和周边城市的人士前来观光旅游,餐饮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大圩镇的美食餐饮近年来在政府的主导下,做的是风生水起,美食街区、农家乐和生态观光旅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针对巢湖美食,特别是大圩的美食未来发展他提出了几点作为参考,并表示“土”能生金。
首先,要在食材挖掘和培育上下功夫,在传统的食材基础上开发出更多受市场欢迎的食材。其次,在烹饪工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新的力度,推出奖励制度,特色菜肴可以申报“安徽十大特色菜肴”、“安徽十大名小吃”评选活动,有创新的厨师可以参评“安徽金牌厨师”,凡是获奖的,地方也应当给予奖励。再次,要增加营销和宣传的力度,在事件营销、名人营销、文化营销上多下功夫,特别是增加在国家级媒体平台的宣传和营销。“此外,还要坚持平民化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和地道的农家风味,并不断提高菜肴的品质,强化卫生管理,让广大来宾吃的卫生、吃的放心。”
围堰湿地景区征名中!
目前巢湖围堰湿地景区尚处于试运营阶段,还没有自己的名称,即日起正式面向社会征名。市民可通过扫描文章下方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白颠风早期症状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ms/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