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巢湖市 >> 巢湖市美食 >> 正文 >> 正文

有趣快来看看庐江ldquo一rd

来源:巢湖市 时间:2020-3-5
医院订阅哦!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今天是正月初四

小编在这给您拜年啦!

一为汉字头,一为万言始。

庐江方言口语、俚语俗谚中,

“一”在数字篇里占有比较多的分量。

可以说“扁担长的一字”能够挑得起

日常生活里五颜六色的居家景观,

也可铺展出城乡间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

这里说说精彩于我们身边

方言里“一”开头的口语和俗谚

一搞——经常,总是。例句:这两家伙一搞就干架。

一号——通常字面意思为排序的开始,例如一号人物。庐江方言里还有一层意思:一样的,相同的,可以理解为“一个型号、一个码号”的简称。三字为“一号的”。

一火——一次,一下。不同于词语“一伙”。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卷:“情兴复发,又弄一火。”如今的口语中某些时候也代指“抽一次烟”。

一开——开水泡茶叶,每冲兑一次叫“一开”。

一了——一向这样,一直如此。《水浒传》第71回有语:那汉说:我一了不说价,五贯钱一桶,十贯一担。今日例句:他一了就不喝酒,你灌都灌不进去。三字词语有“一初了”。武汉、南昌等地同有此说法。

一扎——字面本意可理解为量词的一小把,一小捆。庐江方言里有另外一种语境:整齐,合适,正好,正确等类别意思的表达,应源于“一致”的音变。例句:他穿这件衣服一扎得很,不长不短的。反面意思为“不一扎”。

一阵——现在词面多为时间量词,一会,功夫不大。庐江话里还有一种语义,为一同,一道,相伴而行。例如俗谚句:三个一阵,小的吃亏。

一饱逮——不挑食、畅快淋漓地饱餐一顿。逮在此处是放开吃喝、不挑食的意思。各地方言中,把吃饭说成“逮”的还有辽宁大连,大连人问你一句“你逮了吗?”那可是客气的问候:“你吃了吗?”

一包渣——物体碎的很多、很严重。

一初了——当初,一直就。例句:一初了就讲这么干不照,非不信,搞出事来了吧?

一担挑——事物因为相同的出处,其外形、习性等非常相似接近。

一丢丢——一点点,很少。和其相仿的有“一滴滴(dí)”。

一锅熟——本意指饭、菜等多种食物一锅烩就,引申为做事不分轻重缓急地搅在一起。

一尕尕(ka)——同上,一点点,或者很小。

一句话——除了字面本意,口语里还有一种承诺口气,“没二话”,“就这么定了”等语境。

一句子——庐江坊间对言语表达有较严重口吃障碍情形之人的称谓。

一门经——心无旁贷地做某一件事。

一门清——本为打麻将术语“清一色”的别称,方言里有“整洁、干净”的兼指。

一钱钱——很小,很少等意思,以所处环境来判断用法。例句:这弟兄俩个为一钱钱小事吵得天翻地覆的。

一头冲——做事一头热,没有过多考虑。

一万六——很多的意思。多带有讽刺意味。

一本清之(知)——指一件事的过程或细节都清楚明白。或为“一本清账”的变音。

一点一泡——讲话或办事稳重,不浮夸,没有虚头。《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我从来是一点水一点泡的人,比不得媒人嘴。”

一跌三长(zhǎng)——多说在小孩学步阶段,和“不跌不长”的意思相辅相成。

一呵三笑——完整的词是“一哭三闹,一呵三笑”。意为某件事的结果让大家都很愉快。有时也表示“带着笑意的交流大家都愉快”之意。

一呼不呼——一点技术和本事都没有。也指学艺过程中没有学到真本领,技术不精通。

一路棍子——和书面上的“一路货色”意思接近。棍子,在方言口语里多喻指两类人:一为叫花,二是平常人家男孩子的戏称。例句:别看他说的里光外圆的,其实他们是一路的棍子。

一掼两响——形容交易过程中汇账时的直接干脆、果断爽快。

一门不门——一样都不会。和“一呼不呼”意思相仿。

一屁两胯——通常也说成“一屁股搭两胯”,比喻处境很不好,或者亏欠太多之意。有趣的是,名著《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里有同样的话,不过用字不同:“银子又用的精光,还剩了一屁股两肋巴的债,不如卷卷行李往福建去罢。”

一踏平阳——道路平坦,宽敞好走。也说成“一坦平阳”。

一图不图——也可为“一头不头”。方言里的意思是一点收获都没有,或者一门事都没做成功。俗谚有:三九天盖单被皮,一头不头(一图不图)。

一五一十——按照顺序清点数字,也指账目明明白白,清晰可查。《水浒传》第25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一白遮三丑——皮肤长的白净细腻,可以淡化和遮蔽某些不好看的外贸。

一个碗攒不响,两个碗响叮当——泛指一件做错了的事不是哪一个人的错,双方都有责任。这句话多形容在两个孩子间打架时,大人们的评判和规劝,里面兼含凡事多在自己身上找缺点的良苦用心,传递着以前乡村朴素善良的教育理念。

一个被窿不盖两样人——被窿,被絮里面的意思。通常比喻两口子几乎一样的为人性格、处事方式。

一快三分假,好吃囫囵吞——前半句说的是做某件事太快了,肯定会有偷工减料的嫌疑,后半句则是前半句的延伸,表示没能弄清事理,无法领会消化。

一根萝卜一个凼,谁来都不让——此句还有一种说法:一根萝卜一个凼,打死都不让。意为坚持自己的位置,坚定自己的立场。

一笼鸡总有一个会叫的——这里的一笼鸡是个特定的范畴,多指某个圈子、某一群人中总会有出类拔萃者。

一个荷包两个口,东手来,西手走——指花费开支很大,口袋里攒不下更多的钱。

一赶早,二赶饱——做事不能拖沓,就着早起饭饱、力气旺盛去努力工作。

一个鼻孔出气——指两人或多人持一样的态度。

一头抹之,一头塌之——完整的俗谚是:锅铲把捞汤果,一头抹之,一头塌之。比喻做一件事使用的工具或方式不对,最终什么都没得到。

一个鸡蛋蒸一酒杯,老葛葛的——以前的酒杯大多与一个鸡蛋相仿大小,可想而知这样的蒸蛋和煮鸡蛋差不多的板结。比喻人讲话、干事老练沉稳。

一句话一跳,一句话一笑——讲话方式很重要,同样的一件事,可以让听的人恼怒翻脸,也可以让对方破涕为笑;比如某人丢了一件东西,愁眉不展。甲说:别老惦记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赶明儿换个新的没准比先前的更好呢。丢东西的人听后自然心头宽慰不少。而乙说:做事总是像丢掉魂似的,不丢你的才怪呢。本来人家心情就不好,这样说法弄不准会遭那人狠狠地回一句:又不是丢你家的,关你什么事!

再接着往下看:

一痣痣到嘴,好吃带捣鬼——纯粹顺口溜式的说辞,没有丝毫的科学道理。

一碗锅巴三碗饭——锅巴因为干硬,消化慢,所以耐饿。

一门不到一门黑——对某一方面、某一行业不熟悉不了解,一定是不懂和陌生的。

一口吃不出胖子,一笔写不成上字——应该说这句俚语很有文采的,两个不相连的动作组合成韵句,喻指做事情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循序渐进。

一斤山芋七两屎,回头望望还不止——风趣幽默地将山芋管饱、通便的功效表达出来。

一根萝卜三泡尿,三个萝卜晚上睡不着觉——夸张地形容萝卜生吃时富含充足的水分及利便的独特功效。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亲戚在社会进程中自然淡化和疏远的演变趋势。

一呵三笑,一吵三闹——以微笑的方式去交谈或解决问题,人家会接受得快一些,处理的结果大家都开心。反之,有可能闹的双方都不痛快。

一稻箩长,两稻箩粗——夸张语气,形容人体形的矮胖。

一天一暴,田埂长稻——特指夏天高温天气里,打暴次数多对水稻特、别是早籼稻的灌浆成熟非常有利。

一条船装来的——因为来自(出自)相同的地方,所有性格脾气几近相似。和其同义的还有“一稻箩挑来的”“一根藤上结的”等。

一蓬好雨落到焦湖里——焦湖,巢湖。夏天打暴时雨下偏了的形容。借指对人热心的给予和帮助没帮上路子,没有取得实在的成果。

一把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指在帮助和接济别人时没掌握好分寸,效果适得其反。也可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较对应着解读。

一个角子捏碎了当两个花——形容人很节俭或者很吝啬的样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话各地都通用,语出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之“一度着蛇咬,怕见断井索”。

一毛竹篙讨不到底——比喻人城府深,心机重。

一屁股搭两胯——本意指人裤子破了、露出屁股和大腿的寒碜形象。口语中多形容人外债很多、不堪重负的窘迫境况。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遇到事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和气才能生财。

一粒老鼠屎,败坏一锅粥——经典通用、流行的俗谚。

一人难遂百人愿,一墙难挡四面风——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劝导人要搞好团结,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人动嘴,十人淌口水——东西很香很好吃,很通俗地形容人们生理上条件反射的情形。

一只手按不住两只鳖——鳖的劲相对比较大,而且易咬人,一般情况下抓鳖必须用双手。喻指做事要一门门来,不能心急。

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在特定的环境下,双方各有需求,而且能互助互补,所以一拍即合。

一样米养百样人——相同环境下长大的人,性格也是各不相同。

一条鱼搅浑一塘水——一个人在某种场合里的极力搅缠,让事情变得复杂。

一条鱼搅不浑一塘水——比喻某个人或物的力量不足以改变现实状况。

一根草搓不出绳,一块板搰不出盆——个人的能力是单薄有限的,必须要众人的合作才能成大事。

一家憎(cěn)王麻子,王麻子憎一家——比喻双方之间关系闹的很僵,处于不友好的对立状态。

一谎千句圆——说一句谎话要成百上千句来遮掩、圆和,告诫人做事处世要诚实,切不可自欺欺人。

一生不出门是福人——之前交通不便导致的偏安一隅的处世理念,和现代流通开放的大格局是矛盾且不可取的。

一蛮三分礼——某些场合略带粗暴的行为方式也能起到震慑的作用。

一心归门里——收起他心杂念,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去做某件事。

一个师傅下山——指两人的手艺或脾性基本相似。

一锅饭没冷——形容血缘、亲戚关系非常近。完整句有:“五伏的兄弟,一锅饭没冷。”

一摸不挡手——比喻人懂得很多,做事内行,熟练,很少有不会的。某些时候也借指人很强势的样子。

一张纸画个鼻子——人在某些场合得到青睐追捧,有脸面。较偏向贬义。

一老各(一种铁质挖土工具)挖到得(底)——各,字面或为戈的变音。本句意思做事或说话操之过急,过了头。

一步到袋口——说话办事直截了当地阐明或进入重点,不模棱两可,不优柔寡断。合肥方言为“一步到台口”。

一卵二十三——最是这“一卵二十三”,一般外地人很难从字面上谐出其寓意来。这句口语所要表达的原意是一件事做砸了,没达到预定的效果之意。但因其广为引用的变异,在日常表述中又可以做多种解释,像两个人关系闹僵了可以说,不想去做某件事也可以套上它等等。关于这句俚语的形成或出处,庐江知名网站“魅力庐江”上有两个版本。之一是网名为“瓦全铺子”的网友的考证:卵,蛋之意思。民间孵小鸡一般二十一天左右出壳,如果到了二十三天仍然没动静,说明这个蛋可能已坏了,孵不出小鸡来。细想之下,也算合情合理的。之二是网名为“布衣”的网友借用庐江歇后语“小和尚送灶——一卵二十三”来诠释,这句话可能与传统节气里的腊月二十三送灶有关。和尚多超凡脱俗,且又吃素,到二十三的时日拿什么去送灶?以大师傅经年不变的光头作喻,显得诙谐风趣。有一点需要说明,这里面多以趣味取乐为主,不含慢侮之意。而语言、词典学家王光汉在《庐州方言考释》中以合肥口音收录为“业卵二十三”,和庐江方言有一些差异。

往期精彩回顾

■大家辛苦了!过大年,县长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干部职工

■新年步步高!走,我们爬山去!

■庐城市民,过了一个没有劈里啪啦的春节,照样缤纷多彩!

■各位亲,县委书记王连贵、县长许华为给大家拜年啦!

作者/张弯

编辑/汪小桃

点亮底下的小花花

鼓励一下上班的小编吧~

↓↓↓









































白癜风治疗有效的方法
治癜风自愈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ms/6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