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巢湖市 >> 巢湖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经济与楼市的关系上半年巢湖GDP增速8

来源:巢湖市 时间:2021-3-15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总体情况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4亿元,增长8.8%,高于目标增速0.2个百分点,增幅位于合肥市四县一市第2位。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5.9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7.1亿元,增长10.8%。

(一)从增速看,主要指标快于合肥平均水平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快于合肥市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快于合肥市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4%,快于合肥市9.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6.8%,快于合肥市36.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16.5%,快于合肥市1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快于合肥市5.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7.1%,快于合肥市15.6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增长22.0%,快于合肥市26.1个百分点。

(二)从目标看,多数指标达到预期

合肥市经济运行季度考核17项指标中有13项下达了预期目标,我市有9项指标完成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超目标增速0.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8%,超目标增速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超目标增速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超基本目标增速2.5个百分点,超奋斗目标增速0.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16.5%,超目标增速6.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46.8%,超目标增速28.8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增长22%,超目标增速2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0%,高于目标增速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增长9.5%,高于目标增速0.3个百分点。

(三)从排名看,指标位次稳步提升

在四县一市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全部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位列第1位,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了2位、1位、2位;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列第2位,较去年同期均提升1位;地区生产总值位列第2位,与去年同期持平。与一季度相比,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位列第1位,提升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提升1位;建筑业增加值增速位列第3位,提升1位;高新技术增加值位列第2位,提升2位。

(四)从走势看,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

与去年同期比较,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加快1.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加快3.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同比加快2.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加快1.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加快23.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加快1.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加快60.0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同比加快4.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比较,地区生产总值加快0.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加快4.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加快8.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加快2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快0.2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加快16.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快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快0.2个百分点。

二、运行特点

(一)农业生产增长平稳,农业经济稳中向好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6.1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13.7亿元,增长5.6%;林业1.1亿元,增长11.5%;牧业5.1亿元,增长1.4%;渔业5.6亿元,增长2.5%;农林牧渔服务业0.6亿元,增长8.4%。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4.2%,较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

(二)工业运行基本趋缓,下半年下行压力大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在四县一市中排名第3位。主要行业“四增一降”,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增长12.8%,占全市规上比重为76%。其中渔网具业增长6.1%;锚链及机械配件加工业增长11.6%;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业增长3.0%;建材业增长35.1%。化工业下降6.0%。主要产品增势较好,水泥.5万吨,增长12.5%;水泥熟料.8万吨,增长4.8%,;大米36.3万吨,增长51.4%;铸铁件吨,增长39.7%;植物油17.8万吨,增长19%。制造业贡献提升,全市制造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达85.2%;同比增长11.1%,快于全市工业0.4个百分点。

(三)项目投资增长平稳,房地产开发投资加快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4%,位列四县一市第1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6.8%,位列四县一市第2位;技改投资下降12.6%。投资项目增势较好,万以上投资项目共71个,同比增加15个,增幅26.8%。其中:工业项目26个,同比增加3个;超亿元投资项目58个,同比增加19个;超10亿元投资项目9个,同比增加1家。房地产开发投资加快,房地产投资完成22.0亿元,增长23.2%,较合肥市平均水平高22.3个百分点,位列四县一市第1位,较一季度快7.2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态势良好,网络消费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5亿元,增长13.6%,增幅在四县一市中排名第4位。限上企业零售额加快增长,限上零售额完成16.7亿元,增长16%,同比加快3.3个百分点;限上零售额占社消零比重达23.4%,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网络消费快速增长,我市通过网络销售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5家,同比增加3家,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较去年同期、一季度分别提高.3、.2个百分点;占全部限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达到8.3%,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及高端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长28.5%;体育、娱乐类商品增长14.3%;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26.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8.1%;中西药品类增长53.3%,日用品类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2.37倍。

(五)服务业出现下滑,重点行业经营困难

上半年,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5%,较一季度下滑80.8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目标20个百分点,增幅在四县一市中排名末位。两大传统行业全部下降,我市传统优势行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上半年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交通运输业下降1.5%,仓储业下降29.9%。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现代服务业营收增长48.7%,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收增长17.6%,分别高出全部服务业增速55.2、24.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0.1%。重点企业大幅下降,上半年,我市重点仓储企业中粮储备库营收同比下降47.8%,该企业营收权重高达30.7%,直接拉低全市服务业增速26.6个百分点。

三、主要亮点

(一)主要行业增势较好,经济增长基础稳固

1、增长面总体良好。6月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有91户企业保持增长,增长面达65.9%;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6.2%,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共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家(含大个体),完成限上零售额16.7亿元,保持增长共83家,增长面达71.6%。

2、重点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上半年,全市超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同比增加1家;超万商贸零售企业7家,同比增加2家;超万服务业企业4家,同比增加3家;超万元建筑业企业13家,同比增加3家。

(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1、企业效益持续好。一是企业营利能力增强,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3.8%;实现利润总额增长79.8%,高于营业收入增速66.1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25.8个百分点;营收利润率为13.7%,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企业成本下降明显,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10.1%,分别较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幅低3.7、56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下降2.7%。三是企业资产进一步壮大,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增长8.1%,同比提高9.4个百分点,其中流动资产增长12.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由于财务报表上报时间较迟,故财务数据采用1-5月份数字)

2、财政收入质量高。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3.1亿元,增长16.5%,位列四县一市第1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4亿元,增长13.2%,位列四县一市第1位;税收收入20.7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89.8%,较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增长19.9%,高于全部财政收入3.4个百分点。

3、民生改善力度强。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出33.8亿元,增长25.3%,其中民生支出29.3亿元,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6.6%,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增长28.9%,较财政总支出高3.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高14.6个百分点。

4、居民收入稳步增。上半年,全部一套表单位从业人员共4.3万人,人均工资总额较去年同期提高14.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增长10.0%;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0元,增长9.5%。

(三)发展潜力不断夯实,增长后劲有效增强

1、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上半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绩企业20家,同比增加6家,完成产值增长2.7%,较一季度提高8.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绩企业22家,同比增加2家,完成高新技术增加值增长27.1%,较去年同期提高23.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

2、企业创新较为活跃。上半年,我市企业各项专利授权件,其中发明专利24件,发明专利较一季度增加14件;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39.8%,研发投入增速较营业收入增速高26.0个百分点。

3、市场主体活力增强。6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实有6.万户,市场主体总量突破6万户,同比增长7.7%;注册资本(金)总额达.2亿元,同比增长13.8%。上半年,全市新增法人企业户,每万人新增法人企业数达2.7家,同比增加0.3家。

4、招商引资见成效。上半年,我市完成招商项目78个,引资72.7亿元,增长8.4%;其中工业项目67个,完成招商引资47.1亿元,增长14.1%。

4、就业形势总体趋好。上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增长51.7%;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增长21.5%。

5、金融保障力度加大。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亿元,较年初增加29.2亿元,增长10.5%,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6亿元,较年初增加24.0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亿元,存贷比为76.0%。

(四)开放合作步伐加快,稳外贸、稳外资取得成效

1、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完成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2.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完成1.6亿美元,同比增长29.0%,进口完成0.24亿美元,同比下降10.0%。

2、利用外资成效较好。上半年,我市外资企业注册增长较快,实有外商投资企业达86户(含分支机构),注册资本2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28%和12.37%;全市外商直接投资0.67亿元,同比增长14.2%,超序时进度5.6个百分点;新备案、新增外资项目各1个,合同利用外资达万美元。

四、存在问题

1、部分指标未完成目标。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绩,但部分指标没有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ly/80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