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巢湖市 >> 巢湖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如松那一刻,耀眼的寒光划破西北的天幕

来源:巢湖市 时间:2017-9-14

我们怀念春秋战国的繁荣与进步,憧憬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伟大时代,让无数风流人物竞折腰,但也不要忘记,驰骋在西北、北方、东北方向的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们金戈铁马、征服四方,显示着华夏儿女的勇气与自豪。

司马迁老先生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

《史记索隐》引用张晏的话说:“淳维(也称熏育、獯鬻)以殷时奔北边。”也就是说,夏朝的后裔淳维在殷商时期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为匈奴。

那么,淳维是谁?

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夏桀,这位老人家名气很大,但如果你忘记了,也不要紧,一定会记得妺喜,有诗称赞妺喜的美丽曰:“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妺喜就是夏桀的王后。

夏桀即位时,各国诸侯已经不来朝贺。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民不聊生,危机四伏。夏桀更不是进取的主,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

一般来说,电影里面会将这样的人物描写成一副萎缩的模样,可事实上,夏桀却是文武全才的一位人物,非常勇武,和商纣王有一比。

夏桀在与商汤的交战中,在有娀的旧地打了败仗,逃奔到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时,夏军彻底溃散,夏桀最终被商汤流放到南巢(今安徽巢湖市),三年后死于亭山。而淳维是夏桀妾之子,将夏桀的妻妾收归已有,为避免商汤的迫害,逃到了北方,是否带着妺喜,谁也不知道。在不断向西北方迁移的过程中,又与月氏、楼兰、乌孙、呼揭等民族相融合,形成匈奴。

后世很多人对这种说法表示疑问,但司马迁老先生的说法很可能是可信的:首先,勇武与家族的遗传关系很大,匈奴的勇武精神和夏桀的勇武相吻合;其次,淳维继承了夏桀的妻妾,这在中原王朝并不是正统,但在匈奴却是正统,很可能就从淳维开始。匈奴单于死后,太子不仅继承老单于的王位,还会继承妻妾;兄长死后,弟弟也会继承兄长的妻妾,这种风俗必定有独到的渊源。再次,初入北地时,家族弱小,而让家族强大起来的最佳办法是尽快繁衍子孙,这种继承的方式显然是最高效的,有利于在北地立足、强大。

当中原的战国七雄不断争霸时,北方的匈奴也开始崛起,《史记·匈奴传》说到:“当是之时,东胡强而月氏盛,匈奴单于曰头曼。”。头曼单于姓挛鞮氏,也就是今天的刘姓,匈奴人称之为“撑犁孤涂单于”,意为“天宇之下的伟大首领”。头曼单于统治时期,匈奴虽然已发展成为一支游牧民族强大的力量,但匈奴东、西两面的东胡和月氏都很强盛,而南面又是强大的秦国,头曼单于空有雄心壮志,但也只能壮志未酬。虽然在战国争霸时期占有了今榆林、固原的部分地区,但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立即对匈奴展开反击。秦始皇在公元前年命名将蒙恬统帅30万大军出击匈奴,蒙恬率主力从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北出长城攻匈奴之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匈奴之西,匈奴败逃。次年秋,秦始皇再次命令蒙恬帅军北渡黄河出击匈奴,头曼单于不敌,继续向北奔逃。然后,蒙恬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蒙恬在北部边疆驻守10余年,战功卓著。相反,“头曼不胜秦”,被迫狼狈“北徙”十余年。

头曼单于也不必气馁,虽然自己只能是壮志未酬,但却孕育了一个伟大的儿子——冒顿单于。

冒顿是匈奴族中第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统帅。初是头曼单于的太子,可后来,头曼单于变心了,因为他喜爱的瘀氏生了个小儿子。头曼单于为了废掉冒顿而立小儿子为太子,就设计了一个阴损的招数。先派冒顿到月氏去当人质,如果冒顿仅仅是当人质,也不算是什么苦差事,但是,头曼单于很不地道,当冒顿到了月氏之后,却发兵攻打月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月氏想杀掉冒顿以泄愤,但冒顿偷了月氏的良马逃回匈奴。

这一段经历,倒让头曼单于认为冒顿很勇猛,就命令他统领一万匈奴骑兵。冒顿制造了一种响箭,训练他部下骑马射箭的本领,下令说:“凡是我的响箭所射的目标,如果谁不跟着我全力去射击它,就斩首。”首先射猎鸟兽,有人不射响箭所射的目标,冒顿就把他杀了。不久,冒顿以响箭射击自己的良马,左右之人有不敢射击的,冒顿立即杀了他们。过了些日子,冒顿又用响箭射击自己心爱的妻子,左右之人有感到恐惧的,不敢射击,冒顿又把他们杀了。过些日子,冒顿出去打猎,用响箭射击单于的良马,左右之人都跟着射。于是冒顿知道左右之人都是可以信任的人。有次,他跟随头曼单于去打猎,用响箭射击头曼单于的头,他左右的人也都跟着把箭射向头曼单于,头曼当场身亡,冒顿自立为单于。

冒顿单于即位之后,开始建立匈奴的组织系统。建立了包括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官职管理部众,左为上,右为下,左贤王一般由太子充任,左右贤王麾下还有自己的大臣。左右大都尉以上官职均由单于的子弟充任,而左右大当户以下(左右骨都候等)主要由异姓望族大臣充任。当时,除了单于家族之外,尚有呼衍氏、须卜氏、兰氏为匈奴望族。昭君出塞所生大女儿既嫁给须卜氏,称作须卜当,官职是右骨都候。

冒顿即位之时,正是东胡强盛的时期。东胡听说冒顿杀父自立,匈奴内乱,就想获取利益,先后索要头曼的千里马和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均予以满足。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块空地,没人居住,这地方有一千多里,双方都在这空地的两边修起哨所。东胡派使者对冒顿说:“匈奴同我们交界的哨所以外的空地,你们匈奴不能去,我们想占有它。”冒顿征求群臣意见,群臣中有人说:“这是被丢弃的空地,给他们也可以,不给他们也可以。”于是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可给他们!”于是冒顿杀掉了那些说给东胡空地的人。立即上马,命令将士,有后退者就杀头,率军出击东胡,结果,东胡军队大败,东胡王被杀,东胡就此灭亡。

此后,冒顿又向西驱逐月氏,向南吞并楼烦等部落,收复被蒙恬夺取的匈奴领地,向北征服了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民族。至此,北方各族无不臣服匈奴,冒顿雄踞大漠南北,统一了现在的蒙古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疆域最东达到辽河流域,最西到达葱岭(现帕米尔高原),南达秦长城,北抵贝加尔湖一带。

冒顿单于率领的是30万被认为天下无敌的精锐匈奴骑兵,纵横在大漠南北。

就在冒顿单于东征西讨的同时,中原大地正在进行残酷的楚汉战争,当汉朝建立之后,刘邦举目四望,只剩下一个对手,那就是北边的匈奴。天下无敌的匈奴骑兵注定要和经过楚汉战争锤炼的汉军精锐决一雌雄,最终决定谁才能登上至尊的地位。

汉朝建立时,分封了七位异姓王,其中有一位是韩王韩信,是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的庶孙,为了与那位百战百胜的名将韩信相区别,史称韩王信。楚汉相争时,项羽命郑昌为韩王,公元前年,韩王信率汉军进攻郑昌,平定了韩国的十几座城池,郑昌只好投降,刘邦就立韩王信为韩王。此后,韩王信带领韩地军队追随刘邦。公元前年,刘邦撤出荥阳,留韩王信和周苛驻守,但抵不住楚军进攻,最终投向了项羽,这是韩王信第一次投降的前科。但韩王信不久逃了出来,继续追随刘邦,刘邦也再次封他为韩王,最终追随刘邦平定了天下。

由于韩王信的封地颍川北靠近巩县、洛阳,南逼近宛县、叶县,东边则是重镇淮阳,这些都是天下的战略要地,刘邦有点不放心,就下诏命韩王信迁移到太原以北地区,以防备抵抗匈奴,建都晋阳。韩王信上书说:“我的封国紧靠边界,匈奴多次入侵,晋阳距离边境较远,请允许我建都马邑。”刘邦答应了,韩信就把都城迁到马邑,秦汉时期的马邑就是现在的山西朔州市。就在韩王信迁徙王都至马邑的当年秋天,冒顿单于进攻,韩王信被击败,马邑被匈奴团团包围。韩王信眼看不敌,派使者到匈奴处求和。刘邦担心韩王信再次反叛,派人谴责,韩王信担心被诛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以马邑之地向冒顿请降,并与匈奴联合,越过雁门关,攻打太原。

当时,中原王朝防备北方游牧民族主要屏障是长城,但是,在山西和河北北部地区,如果外长城失守,还有内长城,而雁门关就是内长城的主要关隘。韩王信和匈奴越过了雁门关,这让汉朝面临巨大的威胁,公元前年,刘邦率领32万汉军御驾亲征。

在太原和太原以北地区,汉军与韩王信、各率一万多匈奴骑兵的匈奴左右贤王连续接战,均大获全胜,并斩杀了韩王信手下的大将。

这几场胜仗是真实的对抗吗?史书是这么说的,但我认为肯定不是真实的胜利。冒顿是匈奴伟大的军事家,在马邑已经与韩王信所率领的汉军交过手,深知汉军的实力,他陆续派出韩王信和左右贤王与刘邦所统帅的32万汉军精锐交战,自然不会获得胜利,既然知道是败仗却还要去打,显然是诱敌之计!也是骄兵之计!

刘邦中计了。

如松书目:《如松看人权货币》







































閾跺窛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楃櫧鐧滈鐨勫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ly/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