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依北风,游子思故乡。离开家乡二十余年的我,今天终于站在了家乡的街口。迎接我的是儿时的好友康子,他现在是市旅游局的干部。一见面,他就不停地向我介绍家乡的变化。一路走,一路看,原先的小县城,现在已变成了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满眼是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到处是大型的商场,豪华的宾馆。我努力回忆,极力搜寻,可怎么也找不到原先那古老的充满温情的小县城的影子。
我和康子的家原先都住在东河街,我提出先到那里去看看。康子笑了一下,指着眼前的一排高楼说:“这里就是原来的东河街啊,十几年前旧城改造,整条东河街都被拆了,全部盖成了高楼大厦。我抬头望着高耸的有着豪华气派的天河商城,我心里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多么想再看一眼昔日的东河街啊!
东河街啊,几十年来,你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时时拨动着我的心弦,我多少回在梦中把你亲切地搂定。可你怎么能就这样和我不辞而别,消失了,再也看不到了呢!
我们的县城是个古老的城市,她位于皖中大地全国五大谈水湖之一的巢湖的岸边。城的正中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城里的人都叫它天河。在天河的北岸,有一条几公里长的街道,那就是东河街。街道不宽,路面全用青石板铺成。街道两旁都是两到三层的小楼,这些小楼是什么时候建成的,没有人知道,反正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儿。一般一楼做商铺的多,二楼三楼住人。小楼除了屋面的瓦,地面的砖之外,几乎全是木结构。我们晚上上楼睡觉,踏着木制的楼梯,掀开一块木板,就算上楼了。二楼三楼的地面、墙壁都是木板做的。平时在楼上推开窗户,和对面楼上的人,不用大声就可以聊天。天要落雨了,对面人家没人,晾晒在外面的衣服,伸开手就可以代收。
清晨,卖早点的铺面伙计把门板一块块的下下来,一块块的靠放在大门的两旁。不一会,满街都飘散着油条、馒头和巢湖板(一种烧饼,也叫“朝笏板”,形状像古代官员上朝议事随身带的记事木板)的香味。这浓醇的香味把人们一个个的都馋醒了,接着满街都是下门板声,倒洗脸水声,叫卖声,哼小曲声,问好声……多么美妙的东河街清晨交响乐啊!
有的人上班去了,有的人忙着自己的营生,有的人到公园锻炼刚好回来,有的人拎着篮子去菜场买菜,为上班的人准备午饭。东河街恢复了暂时的宁静。
到了上午八九点种,东河街挤满了乡下赶街的人。他们扛着扁担,背着口袋,挑着担子,有买东西的,也有卖东西的。老熟人见了面,打个招呼,相约中午到固定的老饭馆聚一聚。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可能不买也不卖,乘着赶街和相好的躲到一个偏静的茶楼幽会。
中午吃午饭时,东河街所有的大小饭馆都客满了。到东河街赶街,是这些乡下人日常生活中最高兴的事。他们一边喝着小酒,一边大声地说笑,此刻,所有劳动带给他们的疲劳和生活带给他们的烦恼,都在这笑声轻轻飘走了。直到下午三四点钟,赶街的人才满足的陆陆续续的离开了东河街。
一天最热闹的时光,是东河街的夜晚。忙碌了一天的街民们,可并没有“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走街串户,过起了夜生活。
人气最旺的,有两个地方:说书场和小戏院。说书场设在施家桥边一块露天空地上,一大群书迷们里三层、外三层,将书场围得水泄不通。来得早的,坐在前矮后高的几排板凳上。其他有蹬着的,站着的,也有坐在桥头石栏杆上的。我那时人小,可也是铁杆书迷,我经常挤进去,夹在人缝中,痴迷的听《隋唐演义》《薛刚反唐》。一到书家将鼓一停,木板一敲:“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就又悄悄地从人缝中挤出来,因为书家要收钱了。小戏院也是场场爆满,戏迷们看着永远也看不厌的家乡小刀戏(也叫庐剧)《薛梅观画》《陷巢州》。孩子们也使劲地玩,他们在有光的地方,溜弹子,掷铜板。稍大一点的,正趴在方形的台上很认真地捣康乐球(也叫康乐棋)。
夜深了,整条东河街都睡下了,只有路灯闪着疲惫的光。如果是春天的夜晚,天下着绵绵的细雨,此刻你正睡在东河街的小楼上,你也许会想到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天亮了,梦醒了,东河街永远回不来了。它永远留在我记忆里,常驻在我的梦中。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被踩踏成圆润光亮的青石板,那一块块雕着各种图案的门板,那楼顶上一条条长满瓦松的瓦沟,那古老的店面,那明清的建筑……那是我们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绘成的线条、凝固的音符、铸就的文字,到现在都已经熟成了一本发黄的散发着浓浓乡情味的线装书了。这本书啊,它比经典名著耐读,它比影视大片好看。可我们那些敬爱的决策者们,我怎么也不明白,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它保存下来,让我们的后代子孙在闲时翻一翻啊!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在疯狂的不计后果地搞房地产开发时,能不能发点慈悲,给我们的古典留下些生存的空间,给现在的人留个记忆,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个纪念。当然我们温馨的东河街已经光荣了,站在它的遗址上,我真想大喊一声:东河街,魂兮归来!
魏兆凯,男,年出生,肥东县陈集乡大魏人,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教于巢湖市第三中学、昆山市第一中学。
最忆是巢州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jt/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