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巢湖市 >> 巢湖市交通 >> 正文 >> 正文

将军魂归,九龙攒珠的神秘古村

来源:巢湖市 时间:2024/11/29
上古之时,曾有巢州,元宵灯会,万人空巷。引得白龙太子变身游玩,醉在街头,现了鱼龙之身,被城民分而误食,引来滔天洪水,灭世巨祸。幸得未食龙鱼之肉的焦母一家三人,怜悯苍生而死,被化作三山,救得众多遇难百姓。从此巢州地陷,汪洋成湖,幸存的老百姓移居西北之地,庐州便由此兴建,这就是“陷巢州、长庐州”的传说由来。而今,八百里巢湖水,浩浩荡荡,长与长天一色,间或烟霞共舞。在风光秀丽的山水之间,不知隐匿了多少神秘村落、传奇往事。洪家疃——巢湖北岸、西黄山南麓的千年古村落,起源于明朝初年大移民时期,江西“瓦屑坝”的移民者在此开垦土地、拦坝蓄水,建立村落,后世又几经变迁,清初时期,江南庄姓一族,有位“隆公”因触犯朝廷满门抄斩,村内三支家族之一的庄姓一族,避祸迁出。有族谱记载为文(附录文后),考据推测此事即为《明史》一案,“隆公”者即为庄廷珑。该案曲折经过、牵连惨烈,经金庸先生《鹿鼎记》一书撰写描述,已广为人知,未曾想远在巢湖岸边的野外之村,也受波及。后洪氏一族也搬了过来,并取得了领导权,村庄正式命名为洪家疃。再后来,张氏一族也移民至此,洪、张两族融合发展,形成了本村最大的宗族势力。著名的“和平将军”张治中先生便是此间人士——巢县黄麓镇洪家疃人。近代黄麓、洪家疃之名为世人所知,大多因张治中先生之故。将军故居至今完好保留在村中供人参观瞻仰。我慕名前往,也是由此,等来到村中,更意外觉得此处风景秀丽,古村斜巷、白墙灰瓦,有池塘清水、古井老树,让人顿觉放松轻快,有如世外之感。洪家疃被山、岗和冲所包围,村落与群山相依,围绕村内最为低洼处的水塘,农家小院三五一组,向后并排向四周延展开来,形成村中主要的九条巷子。巷子中修有排水明沟,与居民天井的排水管道相连,如遇大雨,雨水顺着九条水沟滚滚汇聚到半月形的水塘里,当地居民形象的称之为“九龙攒珠”。而今的洪家疃,作为美好乡村示范村,焕然一新,原有的明清风格老建筑得到很好的保护,街道打扫的干净整齐。漫步在这个小村落里,自有一种慢时光的闲适和安逸。村内可供参观游览的有张治中故居、乡贤堂、桂翁堂、黄麓小学旧门址等。张治中故居正门处和门前半月形池塘张治中故居内部庭院、百年梓树、张治中事迹陈列馆(图)村中老宅、古巷(图)江淮及大别山传统风俗斜开门(图)村东南庄氏古井(图)张治中将军“慷慨解私囊、捐田亩”创立的黄麓小学(图)从张治将军故居出来,天色已接近黄昏,村里只有几个老人,或在村头闲逛,或倚在门前发呆。不知哪户主人家吃过晚饭,闲来无事拉起二胡,喑哑酸涩的声音远远传来,在村头巷尾悠悠飘荡,忽然间让人有一丝感慨伤怀之意。我想无论是战争年代的戎马倥偬、居无定所,还是当下社会,谋生就业的异地漂泊。我们每个人不管人在何方,身在何处,只吾乡所在,便是魂所归处。这巢湖岸边的一个普通村落,虽然至偏至小,但去万里者,也夜夜魂牵梦绕,时刻不忘思归吧。沉吟许久,撰联一二句,纪念洪家疃之行。将军何在,只留故居几栋,伴远处青山,近旁绿柳,在落晖斜里看我蹉跎至此。白骨谁念,且问古村百年,有旧时灰瓦,今日白墙,处巷陌深时听他咿呀如痴。附录:富塘张村《张氏族谱》记载文片段:村庄的《张氏宗谱》这样记载:“当思国无史则法戒不昭,家无乘(音胜,史料)则源流莫辨,是家乘所系之重,犹国史攸关匪轻也,吾宗有家于合肥潜溪河,则自我彦三公始,继公徙居莫庄二村。孙承子继,生长于斯,死葬于斯,而聚族亦于斯矣。无何天道有盈亏,人事有得失,族有讳隆公为,因功见妬(音杜,与妒同意),遂致有灭门之祸,而凡属同宗俱被连累。尔时罹祸者敕令(此二字抬头并加红色)难逃遭刑受戮,脱身者图生远遁,改姓更名。于是逃某处而即以某地避害,寄某家而即以某姓全身,兹我姓之族裔实昔庄氏之嫡派也!自避难更姓以来,至我祖父辈见族居涣然,家乘未修,不胜感慨,俱殷然有志详考世系,纠其聚而统之不散,合其异而归之使同。志未酬而云逝,易篑之时口嘱丁孟。迄今我宗人有能一息忘者哉?嗟夫河!”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jt/11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