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城市之间开启合作的一种主要方式,特别是一些超大城市、大城市,更热衷于都市圈经济,原因在于这些城市原有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的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需要新鲜“血液”和“养分”,那么这些城市都会通过都市圈的形式,达到发展的目的。而作为加入的中小城市或者说卫星城市也是心甘情愿,目的也是能够获得大城市的产业的溢出效应,从而壮大自己,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目前来说,城市发展扩张最常见的是通过都市圈的表现形式来完成的,比如南京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武汉城市圈以及中原城市群等等,但这种城市圈有一种弊端,就是由于管辖权所属不同,城市间的合作多为利益发展上建立的合作关系,如果涉及产业布局、主要产业分工等规划,特别是涉及产业同质化、交通规划等方面,往往涉及城市核心利益,难以达到很好的调和状态,因此这种都市圈形式依然处于“散打”。
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的形式,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扩张城市的表现形式。但这种形式也可以细分为内延式和外延式两种情形。多数城市经常采用内延式的方式进行区划调整,以壮大城市规模。比如近年来成都市动作频繁,年撤销新都县,设立成都市新都区,年撤销温江县,设立成都市温江区,年成立成都市天府新区,年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年撤销郫县设立郫都区等等。再比如南京市年撤销溧水县、高淳县,设立溧水区、高淳区,类似于这种撤县设区的形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非常常见。
还有一张外延式扩张,情况更为复杂,也是动作最大的形式,就是通过合并其他县市来达到城市扩张的目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最为代表的是年“三分巢湖”,安徽地级巢湖市,一个拥有多万,辖一区四县的城市,被合肥、芜湖、马鞍山分掉,这也最成功的典型案例。此外,还有年成都市代管简阳市,地级莱芜市划入济南市,年公主岭市划入长春市,通过区划调整,进一步壮大了城市经济体量,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年至年,全国除太原、拉萨、兰州和广州外的所有省会城市都进行了至少一轮辖区扩张。就最近杭州市召开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拉开了杭州区划调整序幕。但另一方面,虽然有些城市通过区划调整壮大了城市市区,取得了不错成效。但是通过兼并其他城市来达到扩张的路径,都适合所有城市吗?比如说济南市兼并莱芜市。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第一经济强市,年实现经济总量.56亿元,高于省会济南市多亿元。可以看出,作为省会的济南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并不是十分抢眼,虽然年济南经济总量突破了一万亿元,成功迈入“万亿城市俱乐部”,但包括了人口万、经济总量近千亿元的原地级莱芜市。我们再看莱芜的区位,虽然离济南市60-70公里,但莱芜与济南之间隔着许多大山,区域联系并不是十分密切,也就是说只达到了1+1=2而非1+12的目的。济南最应该合并的是齐河,莱芜可以并入泰安市,提升泰安的整体经济实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jt/1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