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去年底,巢湖市烔炀镇烔炀老街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烔炀(古称桐杨)镇位于合肥、巢湖两城之间的中心地带,濒临巢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因镇内两条穿镇河流烔河和炀河而得名。据康熙巢县志记载,烔炀古镇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连日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走进历史悠久的烔炀老街,探访这座千年古镇繁华落寞下的期待新生。
一场降雪刚过,屋顶上的残雪还没有融化完,沿着新街上的宽大水泥马路走到尽头,转而踏上青石板,就走进了烔炀老街。“白墙黑瓦马头墙”,典型的徽派建筑映入眼帘,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老街很窄,偶尔能看见居民骑着电动车疾驰而过。老街两边有很多木质结构的二层小楼建筑,阁楼的屋檐上悬挂而下的一串串红灯笼大都已经褪色,显得有些破败萧瑟。沿着老街继续往前走,一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已经倒塌,不少还未倒塌的房子也已经挂上“危房请勿靠近”的警示牌。
在老街北侧入口不远,今年82岁的何国泰老人仍然在坚持打理自己的“缝纫铺”。何老18岁学艺出师后,来到烔炀老街开了家裁缝铺,因其待客热情、手艺精湛,慕其名前来做衣服的群众络绎不绝。在这两间不足40平方米的小门面里,何国泰老人一干就是几十年。如今,来何老这里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但何老仍坚持每天步行3公里路程从家里赶来开门营业,风雨无阻准时开门关店。现在何老所做的衣服都是老年人服装和婴儿服装,更多的是一些老人前来找其缝缝补补、唠唠家常。何老很习惯这样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坚守老手艺就是为了充实自己、方便别人。”
82岁的老裁缝,仍在坚守自己的裁缝店。
烔炀镇文化站何华站长介绍,烔炀老街为丁字形,东西长米,南北长米,现存明清时期古民居、古商铺余间。老街在清末最为繁华,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交易繁荣。当时,镇上有京货店、广货店、杂货店、山货点、医药店、纱布行、竹木行、茶馆酒楼、旅栈戏园、宗祠当铺、作坊匠铺、织机坊、砻坊、磨坊等多家,还有“祖一元”、“亿泰和”、“长春园”、“清河园”等一批知名老字号店。
记录了曾经历史的老街。
烔炀当年的盛况,从李鸿章在此开设当铺可见一斑。当铺位于老街东街,三进五开间,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里面的徽州三雕十分精美,排水系统独树一帜,曾号称“江淮第一当铺”。目前,当铺已经修整完毕,正在布展,不久将向世人展现典当文化重现当年当铺盛况。老街中闸口有一座苏式建筑可不一般,它是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实验农民文化馆旧址,目前也正在维修布展,还没有对外开放。
李鸿章当铺修葺一新。
据悉,当地政府已经多方筹措资金对老街基础设施全部维修。下一步将逐步修复沿街古商铺、古民居并引水进镇,修复古桥、古码头。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穿越”时空,一睹老街当年的“繁华”模样。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王从启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jt/1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