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巢湖市 >> 巢湖市咨询 >> 正文 >> 正文

江淮汽车厂是这样离开巢湖的hellip

来源:巢湖市 时间:2020-8-20

点击上面蓝字“最忆是巢州”,免费订阅

本文节选自《盛宣怀家族》的作者宋路霞的文章,文中涉及江淮汽车的缘起,以及它为什么迁离巢湖,搬去了合肥的点滴信息。读到这段文字,让我突然想到了离开不久的沃尔玛卖场。几十年过去了,感觉除了外表有变化,巢湖的骨子里至今没有根本性改变。……硬件不硬、软件疲软,是永远没有前途的!

前言官商盛宣怀晚年画像盛宣怀外孙庄元端

盛宣怀(-),字杏荪,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常州人,靠创办洋务实业起家,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华盛织布厂、中国铁路总公司、汉冶萍煤铁总公司、中国通商银行……这些开创性的经济实体的创办和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基础,同时也为盛宣怀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盛宣怀家族众多的传奇人物中,唯一不曾被媒体提及的,是盛宣怀的外孙庄元端,也就是盛七小姐盛爱颐的儿子。也难怪,他在上海生活的时间并不很长,只有二十五年,即从他出生开始到发配安徽为止。后来“文革”结束,“右派”改正,他费尽周折回到了上海,但是他不想久留,去了美国,独自在大洋彼岸另闯世面。

所以笔者写《盛宣怀家族》时,前后走访、调研了七八年时间,都没有机会访问到他,后来总算“抓”住他了,在他妹妹庄元贞的帮助下,他不得不启封那段奇特的人生经历。我们请他把自己的故事留下来,为盛家,也为上海小开补一段真迹。谁知不说则已,若说起那大家族无论哪个旮旮旯旯,必定是成筐成篓的故事。

无意中成了汽车人

by宋露霞

年冬天,庄元端随从劳改队伍乘火车开赴安徽蚌埠,参加了治理淮河和修水库的艰苦工程,他当时只有25岁。……

由于庄元端懂得技术,不久他被调到新成立的技术大队,与机床打交道,为水利工程提供机械方面的简单修理和配套服务。那时的机床都是半土不洋的,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但是技术大队里汇聚了很多技术人才(其中有右派,也有很多是犯有前科的劳改犯,不少人是身怀绝技的,如造假银元、造假票证)。

这些人一旦聚在一起讨论、切磋技术问题,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而且,技术大队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很多各式各样的汽车,包括外国的老爷车,使庄元端大开眼界,学到了很多原先不可能获得的知识。

这支技术大队后来迁到巢县,就是后来的巢湖汽车配件厂、江淮汽车制造厂(年5月建立)的前身。上世纪60年代初,整个安徽连自行车都不会造,要上汽车项目,谈何容易。

(巢湖闸:年代巢湖汽车配件厂产品介绍册中的扉页水彩画。)

刚刚组建的巢湖汽车配件厂面临的问题更多,主要是巢湖任何工业基础设施都没有,商业系统也不配套,连买个螺丝钉都要去合肥买,电灯泡坏了也要到合肥才能买到,后来只好搬到合肥,利用一家旧工厂的基础,建立了江淮汽车制造厂。

(今日巢湖闸)

先是修汽车和制造汽车零部,后来逐步发展,能造汽车了,这个厂就从一个劳改工厂转为正规定的汽车制造厂了。庄元端是这个工厂的第一批技术骨干,参与了这个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这个厂现在还在,是安徽省的第一家汽车制造厂,供应安徽全省所需的卡车和公共汽车,现在已是上市公司,即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达一万七千余人,年产七十万辆整车。庄元端为这家厂的创建和早期发展,贡献了近二十年青春。

当时的情况是地地道道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马”。全厂大多数都是劳改就业人员,从工人到干部,包括总工程师,没有一个干过汽车这一行的。劳改队的干部大多都是政法干部,有一位工程师原先是搞制冷机械的,也没有干过汽车,而庄元端,虽然会捣鼓汽车,但是从来没有正式学过,全是靠从小玩小汽车,后来自己不断自学、钻研出来的。他会修汽车,但也从来没有造过汽车。尽管如此,在当时的情况下,庄元端就已经是不得了的稀有人才了。他这种人被叫做“臭豆腐干”,闻起来是“臭”的,但使用起来还是很香的。

厂里最初的任务除了生产汽车零部件,还要模仿造公共汽车。具体办法是把长春汽车厂的解放牌汽车底盘和主要部件买来,拆卸后改造,自己制造公共汽车的车身,装配成公共汽车,供应全安徽省的公共汽车需求。这期间,除了汽车发动机以外,其他部件和项目,包括外形、结构等的设计,全是庄元端的活儿。他原本就喜欢汽车,这回真的让他干汽车了。尽管身处逆境中,毕竟可以一展身手了,他还是全力以赴地投入了。

他们生产的安徽公共汽车很快投入了营运,外形跟上海的公共汽车一模一样,开门也是自动的。领导们看这帮劳改人员还真有能耐,能出活,于是鞭打快牛,继续上新的项目,提出要自力更生,自己生产大卡车的目标,这样一来就不能光搞改造了,要上发动机了,而且要建设一条正规的生产、装配汽车的流水线。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必须参加正式培训了。庄元端与其他两个队友被送去南京汽车厂学习,学了三天,把造汽车的全过程都弄明白了,资料扛回来一大堆。当时南京的装配线没有开工,庄元端在车间里爬上爬下,看了很多细节,收获不少。回来后不敢怠慢,大家披星戴月地赶进度,终于建成了全国劳改厂中第一条汽车生产装配流水线。年4月,第一辆江淮牌的汽车诞生。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zx/6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