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巢湖市 >> 巢湖市咨询 >> 正文 >> 正文

再读小荷兼为巢湖学院ldquo春

来源:巢湖市 时间:2018-7-25

我们中文系八四级(2)班,享受了巢湖师专史上空前绝后的三年学制,共有同学四十二名,其中班花十一朵。

大家思想活跃,多才多艺,求知若渴,敢于实践,班主任应朔老师因势利导,积极做好与教师们的联系协调工作。在同学聚会的话题中,篮球队、书法社、文学社应该成为我们班的“班级记忆”,这个不起眼的班级,孕育了后来巢湖学院的两个学生社团:汤山书法社、春笋文学社。

我们班的文学社成立较早,最先叫“小荷文学组”,油印刊物《小荷》,名字是杨福生老师起的,取“小荷才露尖尖角”之意,那时杨老师教我们“文艺理论”课和“美学”课。可惜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找不到这本刊物了,还是高炳鸿同学细心,当晚就找了出来,用手机拍照后晒在群里,估计她存的这一本可能是孤本了。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别小看了这本泛黄的纯手工刊物:她的封面设计是胡是平老师,当时也没有什么效果图,胡老师直接把一张刻好的蜡纸交给应朔老师,可能胡老师自己也记不起来这一张曾经的作品了;杨福生老师特意拿了一篇原创近作《什么是美学》,交给“小荷”文学组放在该刊里发表。

《小荷》内文28页,不包括《发刊词》和“小荷文学组”编务人员名单,分了小说、诗歌、散文诗、散文、美学漫谈、评论和名人介绍等七大板块。

署名为“《小荷》文学组”写的发刊词中说:一九八五年来到了,我们的《小荷》随着新年的气息应运而生。“小荷”虽然幼嫩,但她清新、淡雅,“小荷”虽然弱不禁风,但她经过顽强的努力,破土出水了,她将会逐渐成熟,并开出鲜艳的荷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在读了众多的文学期刊后,再读三十多年前的《小荷》,我仿佛闻到一股浓浓的油墨味,深深地感受到那一种稚嫩清新的气息,感受到当年青春绽放的激情,感受到全班同学各负其责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我倒是更喜欢《小荷》了。

再读《小荷》,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第23页刊登的是万点(方宗安)的小说《吃匠》,第27页就发了徐杰的评论文章《浅谈/font吃匠》,效率极高,不留尾巴,分明是不给下一期任何机会。虽然在目录页的上部注有“.元.期”的字样,我的理解是年元月2日刻写印刷,期号是85年第一期,可惜《小荷》再没有出第二期了,仿佛有某种预感似的。

我的文学水平,在我们班是拿不出手的,我是习惯于读同学们的铅字文章的,徐浩然的诗在校刊上发表过,那时候能在容量极小的校刊上发东西很难,方宗安的散文在《散文》上发过,那可是高大上的纯文学刊物,犹如小说界的《小说月报》一般的地位,班上人才济济,所以在文学组名单里根本找不到我的名字。

再读《小荷》,却意外地看到里面居然有一篇署了我名字的题为《播种》的小短文,说实话我已经记不起来自己曾经还写过这样的一段文字,读完之后,才有了些印象,好在只来字,抄下来与朋友们分享,同时也从一个侧面看看我们班偏低水平的文字:

秋天,谁说只是收获的季节,它分明也是播种的时候。

阳光下,平整的黄土小坡上,一对人儿正赶种着油菜,悠扬的黄梅小调从田头的花手帕下的半导体里飞扬出来。

她打着眼儿,他撒着籽儿,两人都不说话儿,只是红霞飞上脸庞。

不一会儿,眼打好了,小坡便成了一张用爱的情丝编织的金网,一幅饱含热血绘成的彩图。他憨厚地笑了:你看现在这块地多像你身上的格子衣裳。她咬着唇,低下了头。他把种子合着黄梅曲调撒在每个眼里,也把自己火样的心轻轻地留在和她衣服一样的温房里。

她舀着他担来的粪肥,望着他额上的汗珠,“吝啬”地浇在他刚撒下的种子上。他望着她那被秋风吹佛的刘海,望着她那轻盈的身姿,小声地说,多浇一点,它才能生得快,长得壮。她瞥了他一眼,俏皮的眼睛像在说话一样放出迷人的光彩。“我不累”,他回答了她的眼睛。又是一片红云爬上了她早已绯红的面颊。

“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严凤英圆润的歌声萦绕在田头,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小荷》之后,我们班有了“黄鸟文学组”,开始编印四版小报《黄鸟》,名字也是杨福生老师取的,傅爱国老师题写的报名。我受文学组的重托去请傅老题字时,傅老正在临帖,顺手就在临帖的毛边纸空白处写了三组,其中一组是隶书,分别画了圈,让我们选用。

《黄鸟》报究竟印了几期,发过谁谁谁的什么文章,有没有发过我的什么稿子,我都一概已经不记得了。印象中一版文字往往几个人刻写,字体不一,整体看有些零乱;印刷质量不高,油墨忽浓忽淡,滚筒按压忽轻忽重。

我在同学群里高声喊过“有没有保存《黄鸟》报的,拍个照片呗”,至今没有人回应,估计三十多年过去了,《黄鸟》已经寻觅不到踪迹。

春笋文学社,作为巢湖师专校级的学生文学社团,那是“黄鸟”之后的事了。

在写《汤山书法社》的时候,我曾百度过巢湖学院的学生社团,顺便搜到关于春笋文学社的一段文字:春笋文学社成立于年,是一个文学性的学生社团。她吸收、容纳着爱好文学的同学。春笋文学社以提高广大社员的文学素养和文艺水平为宗旨,社团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大批具有深厚文学功底和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社会有用之才。

这也正是我们班成立文学组的初衷,说春笋文学社成立于年,我想应该指的是《小荷》的印行时间年元月2日,其实,“小荷文学组”的成立应该在《小荷》刊物印行之前,至少是在年底。

最忆是巢州

扫描







































白癜风病因
知名权威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zx/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