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记忆的城,
记忆中的城,
带小院子的老房子、吱吱呀呀的铁门、
叮铃叮铃的二八自行车、门口推着小车叫卖的小摊小贩......
老城的风景逐渐消失,
但关于老城的记忆,却像陈年老酒一样越老越醇香。
巢湖,近年来的发展尤为迅猛,
老城逐渐消失,迎来的是一个越发现代化的城市。
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古称“居巢”、“南巢”,“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余年。巢湖之称始于秦朝,唐朝设立巢县,年设立县级巢湖市,年7月9日撤市改称居巢区,为巢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年7月14日撤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
记忆中的老城在步入21世纪之后,如今的巢湖,似乎早被那鳞次栉比的高楼与纵横交错的道路所改变,有些人对此更感到茫然。翻开旧照片,小编首先带你走进记忆里的巢城。
十字街——全城的繁华处所
旧时,巢城的繁华多在人气鼎沸的十字街,但十字街南去因受河道阻隔,最终成一“丁”字形:它南至南门城口,北至北闸即步行街四街中心处,西至儒学场即今新华书店南端,东至天后宫即安德利商厦西侧,方圆虽不及一平方公里,凝聚的却是一城灵气。
东西两街因缘河而建,东称东河街,西名西河街,其状如人的双臂,街之南尚有船舶过往,登卧牛山“屋内行舟”尽收眼底。若南去,仅三十余丈便至城口,再数步即为河沿。如此短短一段,却事关全城近半人员的饮水与用水,更关联着一城的水运,故被戏称“街头”。如北去,又呈步步高状,繁华处仅至北闸即止。再上则为城隍庙、大小牌坊、民宅区、北门城口,出城为吊桥。此段称为北大街,此如人之躯体。
全城商家多汇集于此。至于街市形成,据《巢县志·城池》所记:“在城南,跨天河南北,宋元时,有浮桥,因兵废。”循此可知,十字街兴隆当始于“宋元时”。《巢县志·城池》中又记,城内有“十字街、东河街、西河街”。
几条大街宽为四五米,皆由长约0.8米、宽约0.4米、厚约0.2米青石板铺墁,但路面多凹凸不平,街当央处,留下一深可及寸的印槽,那是手推独轮车留下的辙,足以显得岁月沧桑。街两侧,房舍多建两层再三至四进,底为铺面,作经商门面,上建阁楼,供家人居住。后进当库房或做作坊用,整体成筒状,显得狭窄、拥挤、阴暗。故前后“进”多以“天井”相接,以解决取光通风之难,且寓“四水归堂,财不外泄”之意。
近千年来,这里相聚着包括自产自销、转手经销、为客服务等等大小不一、规格各异的商铺数百家。其中最具名声的,有糕点作坊、京广杂货、绸缎布庄、酱园糟坊、茶馆酒楼、浴室、理发、茶水炉、毛笔店、书店、窑货店、瓷器店、木匠铺、篾匠店、缫丝店、炒货店、染坊、中药店以及后起的照相馆、剧场、医院等。
在商业中,以糕点制作而享盛誉者,当数西河街的吴仁和、蔡鼎康与北大街的恒丰祥为最,所产麻饼、烘糕、玉带糕从不愁销路,重油重糖月饼更名噪八方,兼之又代销京广杂货,在周边各县颇享盛名。
剧院大小戏院各一,大戏院上演京剧,至建国初期,由赵韵声、张福禄、张铭武、赵筱兰、边凤琴等组成了艺光京剧团,在天后宫的简陋剧场演出。剧场砖墙草顶,内设长排坐椅,满座可容七八百人。小戏院即庐剧团,属民间性质,流动性大。而后,有李道周、郑静荣、水曼丽等加盟,上演了《秦雪梅》、《陷巢州》等,曾一度火红。
十字街的繁华当始之于宋元之际,止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东风路新建之时。东风路横贯巢城东西,一度曾凝聚了全城的商情与人气。其后,随着人民路、巢湖路等的兴建,巢城的变化遂月异日新。
老照片——巢湖被降为县级市之前的样子
图为80年代在巢湖市火车站停靠的火车。
巢湖火车站是淮南铁路上的一个三等站,建于年。淮南铁路在建造之际,正值日本大举侵华的前夜。年,为阻止日军西侵,巢湖抗日游击队奉命,在巢湖北门外炸毁了日军刚修复的铁路。巢湖解放后,年3月12日,淮南铁路巢县段又修复通车。支援渡江战役的物资,便源源不断地经巢湖站运转。抗美援朝时,巢湖站又送出一批批最可爱的人。
80年代的巢湖市汽车站
这个大钟可以说是标志性的记忆点啊。
20多年前邮局的同志们都是骑着自行车投递信件。小编记得小时候都是和异地的朋友信件往来的,那时候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情谊,字字斟酌。
90年年代的巢湖路,满屏的年代感。
巢湖上来来往往的渔船和货轮。
90年代的北门大转盘。
老城中总有让人心向往之的故事,不知道大家记忆中的城又是什么样呢?时间总是会改变很多,包括城市的面貌。
新城崛起—合肥巢湖年7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并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
让百姓生活更美好,这是城市建设的初衷。如今,每一位生活在巢湖的人,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城市的日新月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便捷与舒适。巢湖,因为城市面貌的不断改变,正变得越发迷人。这些变化的背后,与巢湖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铸造“精品城市”品牌,做好“依山傍水、显山露水、亲山望水”大文章密不可分。
1优化布局,蓄积城市发展力量突出融合发展。近年来,巢湖市突出产城融合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着力宜业宜居城市发展,不断提高工业园区的工作、生活环境条件,努力打造生产安全、出行便捷、环境优美、服务配套、生活舒心的产业发展“软环境”。如今,作为巢湖产业立市“长子”的安徽居巢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巢湖城镇居民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主渠道。该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8亿元,形成了以向阳南路、安成路、裕溪路等主干道为骨架的道路交通路网体系,同步推进绿化、亮化、通信、供水、供电、排水等配套工程,建设套公租房已能够基本满足园区员工吃、住、行等方面的生活需要。目前,该开发区一区三园入驻各类企业近家,其中规上企业32家。狠抓产城互动。巢湖市整合资源,将全市划为居巢经开区、城区板块等五大经济板块,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发展路子,以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由产业造城向产业兴城转变,由宜业向宜居宜业兼顾转变,把城市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
居巢经开区板块推进“一区三园”深度融合、错位发展,培育产业立市的“长子”、经济发展的“门户”。年度基础设施投资15.2亿元,开建竹平路等园区道路29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6万平方米,重点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园、中科先进制造创新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园中园”。投资超50亿元的中铁佰和佰乐、投资15亿元的合肥师范学院滨湖校区等项目相继开工。春风巢湖康养小镇、南方医药所医药科技园等项目即将落地,获评“长三角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大健康产业雏形初显。城区板块加快实施“产业振兴计划”,引进省电子商务产业创新联盟、“创客巢”等产业项目,创建1个省级品牌示范街区、2个省级商业特色街,城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日益增强。
2提升颜值,构筑精致生活空间巢湖启动“口袋公园”精品工程之一。近年来,巢湖市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在绿化用地紧张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土地,将29个零星地块改造成口袋形公园,让“开窗见绿、出门游园”绿色生活走进群众生活。建设宜居城市,生态保护先行。巢湖市依山而建、枕水而居,有着“三面青山一面湖”生态美景。
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风生水起,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顺利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2.45亿元。完成.1万平方米矿山整治及生态修复,全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年均下5.5%。严格落实“河长制”,系统治理双桥河流域水环境,力争“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巢湖”,柘皋河、双桥河等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提升;为保护一片绿荫,巢湖市开展“森林巢湖”建设,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年完成造林绿化2.1万亩,建成森林长廊32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12个。
城市建设提档升级。为提升城市功能,年巢湖市城区开建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其中,新建改造道路44.5公里,基本形成城区“三横两纵三环”道路框架,方便群众便捷出行。同时,姥山路等7条道路“换装”成花草簇拥的精品道路,实现了舒心出行。实施“活水靓城”工程,疏通城内水系,着力打造“碧水绕城流,绿荫拢河岸”的城市滨河景观带。掀起公厕改革,投资万,对城区所有公(旱)厕实施全面改造。打造湿地公园、文化公园、文体公园、山体公园等多种类型主体公园,让美丽公园点缀在道路、建筑之间。
3社会善治,叩响城市幸福之门近年来,巢湖市强力推进烟花爆竹禁燃工作,受到广大市民欢迎和支持,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短短一周时间内,鞭炮声扰民投诉电话已为零。
这只是巢湖市“建设精品城市,打造宜居之城”的无数细节之一。近年来,巢湖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不断探索城市管理新途径,推动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发展,人居环境品质也在不断提档升级。
巢湖市探索“公安+城管”综合执法模式,开展“城区货车禁行”、“禁止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等综合执法活动,与城市顽疾打起“攻坚战”,为城市管理升级完善提供保障。建立数字化城管,推进网格责任管理,让城市管理水平加速升级。
环巢湖全国自行车赛
巢湖渔火音乐节
在城市秩序变好、市容变美的同时,生活在巢湖的人们“精神食粮”也日渐丰盛。从巢湖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到环巢湖全国自行车赛,再到巢湖渔火音乐节……一个又一个活动,让巢湖的人们在文化、文明的领域得到了熏陶,也为巢湖烙下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印记。同时加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修复,挖掘有巢氏、亚父、三将军等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好人精神”、挖掘“最美现象”、塑造“巢湖特色”。
巢湖市发展目标到年,巢湖市城镇人口预计达到6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13个百分点,新增12万以上本市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到年,建成1个城区人口40—45万的合肥市副中心城市、5个重点中心镇和一批特色镇,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建立。巢北滨湖慢城和巢北产业新城基本形成,巢湖市区和中心城镇(重点镇)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特色镇特色化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其他镇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优化区域城镇布局
巢湖市区
现状分布:凤凰山街道、卧牛街道、天河街道、亚父街道、半汤街道、合肥市巢湖经开区、安徽居巢经开区。
战略布局:构筑“一核两翼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推进主城区空间布局的战略升级。以老城区为核心,以老城区的南北为两翼,建设中心城区、半汤新城、滨湖新城三大组团。中心城区要更新式提升,南北两翼要提升性柘展,三个组团要功能互补、联动发展,逐步与合巢经开区、巢北产业基地融为一体,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滨湖生态城市和省会城市副中心。到年,巢湖市主城区人口达到40至45万人。
环巢湖城镇群
现状分布:槐林镇、散兵镇、银屏镇、坝镇镇、烔炀镇、中垾镇、黄麓镇、中庙街道。
战略布局:坚持“湖-城”联动发展,从交通、城建、产业等方面拉大城镇发展框架,加强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建立区域产业、职能的分工协作机制,提升城镇综合服务水平和空间环境品质,吸引人口集聚。充分发挥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核心区域的优势,坚持“中庙—黄麓—烔炀”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打造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第一个生态田园城镇组团,全国第一家亲水国际慢城。
环湖南岸城镇依托大项目构建现代产业配套体系,加快建设散兵港口、银屏港口,打造坝镇绿色茶园,建设槐林先进渔网制造中心、沿湖度假旅游基地和生态宜居的沿湖乡镇。到年,环湖城镇群人口达到15至20万人。
巢北产业基地城镇群
现状分布:夏阁镇、柘皋镇、苏湾镇、栏杆集镇、庙岗乡。
战略布局:构建“一核、双廊”(依托柘皋、栏杆集原有镇区以及城铁站点,打造以柘皋为依托的南部片区巢湖市产业拓展地区和以栏杆集为依托的北部片区合宁走廊产业战略储备空间)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加强柘皋、夏阁、栏杆集等乡镇的同城化建设,推进城镇轴向拓展,提升柘皋、栏杆集城镇功能,加快柘皋工业区和栏杆集巢北新城启动区建设,协调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产业发展、经济开发与城镇建设,打造合肥市巢北产业新城。
巢湖市交通规划局
合宁高速铁路,合巢芜高速,国道,京福高铁,环湖滨湖大道,合裕三级航道均经过巢湖,六条交通道路汇聚,便捷的交通,高速的运行速度,拉动巢湖发展势在必行。
打造新巢湖十八景
在巢湖美景方面,规划将打造新巢湖十八景
巢湖十八景山景、水景、城景和湖景。
山景包括旗鼓天门、紫微洞天、银屏仙境、岱岫晴天、王乔古洞、中庙览胜和姥山圣岛;
水景包括卧牛玉带、九福半汤、洗耳方池和金庭曲水;
城景主要是汉墓古韵、范曾故里、板桥落日和浮山钓台;湖景则体现在三处,分别为湖滨胜景、巢湖新月和龟山俯瞰。
巢湖作为合肥一衣带水的南边领域,因其自身独具的特色风景,加上政府政策的正向引导,不难看出,巢湖半岛的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
相信未来3年,是巢湖半岛发展最快的三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木里贝
亿投资项大建设落地经开区!
合肥地铁红利!这13大双地铁房抓紧买
肥东元/㎡叫板新站元/㎡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xw/2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