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巢湖半岛上的黄九疃村
是黄麓镇的美丽乡村
多年前,长期研究巢湖北岸古村落的张靖华博士与江南才女旌阳来巢调研,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张博士说“九龙攒珠”。其后不久,张博士将“九龙攒珠”的理论深化并推广。最后官方在黄麓的洪家疃村设置立牌,张治中的故居前,又多了一处家喻户晓的人文景观。
从黄九疃穿过上、下杨村后即可到达芦溪湿地,所以说黄九疃是一座毗邻着巢湖岸边的村落。
黄九疃村白色牌坊在湖滨大道边很是显眼,从外观上给人一种这座村子与周边其他村落相比,一定不同凡响的感觉。
走进村子,可见牌坊后书写着“瑞气盈门”,体现着祥瑞的氛围,不禁让人想起旧时家族上的门匾。
顺着村道走进不远,即可看见村口的路牌,村大巷、村中巷、许家巷、村东巷等等。从路牌上可以看出黄九疃村是一座有着规模的村落。
黄孙氏祖路和九龙攒珠的木制路牌像在大致介绍黄九疃村的历史。
走过村里,在称作“珠”的水塘边矗立着这块木牌。这座古老的村落也有着完整的九龙攒珠。
所谓“九龙攒珠”,是指村落分布在巷道间的狭长地块上,彼此相连,巷道中排水明沟与民居间的天井排水管相通。在村中或村边有池塘,民居排水通过巷道明沟汇入此塘。如遇大雨,九条水沟滚滚直入池塘,像九龙戏水,所以俗称为“九龙攒珠”。
九龙攒珠是巢湖北岸古村落普遍的地理特征。结合各地地理特征,又有几种类型,平行式譬如洪家疃,剪刀式譬如山门李,放射式譬如张家疃和这里的黄九疃村。
提起洪家疃村的九龙攒珠,到过巢湖半岛朋友的几乎都知晓,而黄九疃村的九龙攒珠,或因隐藏,或因低调,或因史上少有显赫人物而不为人所知。
夏日午后,在黄九疃村漫步,村里绿植遍布,很是凉爽。
院落的木门上,一只铁门栓有些锈迹,在庭院新开花儿的衬托下,显得有些沧桑。
在这长长的巷道间信步,想象着九龙攒珠的场景,大雨中,顺沟而下的雨水,哗哗地朝着一个目标聚拢。
或者,在雨里,在树下,在吱哑声中,木门开了,探出一把黄油伞。
亦可撑着雨伞走过这样的砖墙小瓦,地面早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
临街的庭院门前,新开的花儿很是可爱,不远处是村中心,黄九疃村的地形更像是个圆,巷道围绕村中心四散开来,似乎在寓意着福旺的光芒普照开来。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面貌大为改善,人居环境跃上一个新层次。
尤其在巢湖半岛,乡村建设速度蔚为可观。许多外出打拼的朋友看到愈来愈美的家乡都非常高兴。正如老歌所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行走在黄九疃村,民风淳朴,乡人热情,给人一种满满的愉悦感。
村中心的古井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了,村人说,旧时的村子有三井九庙,这口井最大也最古老,曾一度担任着供给全村人水源的重任。如今,从黄九疃村走出的人,即使散落在五湖四海,聊起家乡,也许仍会说,我们是喝同一口水井长大的。
随着自来水户户到家,这口老井顿然安静下来,只有井沿边道道绳索拉痕惦记着乡人热闹,记录着乡情邻里。
和古井一样沉默着的,还有这不远处的石磨。它斜倚着墙角,如同年轮般记载着不可复制的过去,不可辗转回归的曾经。
村民们已然忘记了池塘边的这棵参天朴树的年龄,只是感慨它很古老,曾经枯死又复活。在村民的眼里,它早已不只是一棵树,它是神灵,赐佑着一方热土,承载着历史,默然记录着这座古村过去的艰难与苦旧,现在的兴旺与发达。
古树上生长着一对“眼睛”,像是古村先人在洞察世事。六百多年前,一位叫黄九公的先人,举家离开了世居的江西丰城,顺水而上,千里迢迢来到巢湖芦溪岸边,终于黄九疃村落脚。停下了就再不离去,世代繁衍,黄姓逐渐替代了其他姓氏,成为黄九疃村的望族。
黄九疃村与黄家疃、山门李、张家疃、三户梅等古村落一样,因为九龙攒珠的特性,是研究巢湖北岸历史文化与建筑的标本,成为探究华夏古移民史不可或缺的一章。
文/图左岸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ly/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