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文化篇》
知巢湖(ZhiChaohu)巢湖介绍
巢湖位于长江、淮河之间。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湖岸线长多公里,面积平方公里。被“一湖、两城、十二镇、十八景、二十四咀”地理空间所环抱。巢湖市也是中国唯一以湖命名的城市,历史上以“鱼米之乡”而著称,如今又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而驰名。
相传,“巢湖”之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湖型狭长,从空中鸟瞰,像一鸟巢,故名“巢湖”,二说是有巢氏的生籍地望,究竟哪种说法是对的,一时也无法考证。但是巢湖之域与“巢”字确有不解之缘。翻开典籍,用“巢”字在此地的最早最多便是这里。古时,巢湖旧写做漅湖、或勦湖。它为“断陷构造湖”是源于远古时的地壳运动。当地壳断陷、沉陷形成构造湖盆,再经贮水、积水而形成的湖泊。为此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陷巢州》的古老传说。
在浩瀚的巢湖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魅力的,首当山水名胜文化。她既汇祖国大江大湖、名岛名山、奇花奇石于地表,又藏温泉、溶洞、奇石和世界地质奇观于地下,展示了一副多层次、多色彩、波澜壮阔的立体山水画卷。湖光、江涛、温泉、古洞、奇花、地质“金钉子”,堪称“巢湖六绝”。
巢湖的自然条件优越,山峦、水泽、岗丘、平原交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种丰富,非常适宜生物的繁衍生息。其中巢湖银鱼、白米虾、巢湖大闸蟹有着“巢湖三珍”的美誉。
巢湖史之悠悠,上承淮河,下达长江,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历来是兵家练兵、用兵之地。三国时,魏、吴两国在巢湖水域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孙权层层设防,终使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元末,巢人俞延玉、廖永安在湖心姥山岛建水寨,修船圹,练水师,相助朱元璋挥师渡江,为明朝建业立下奇功。巢湖是“淮军文化”的摇篮。清代李鸿章在中庙水域集中编练中国淮军,一批著名爱国将领从这里走向疆场,在抗法战争、甲午战争和抵抗八国联军三大战争中屡建功勋。渡江战役前夕,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渡江总前委领导下,巢湖广大船工和渡江大军在这里集运粮草,练兵备战,为“大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市政府在治理巢湖、美化巢湖的同时,陆续修缮了一批历史文化景点,培育了一批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开放了半汤温泉疗养度假区。各式各样的现代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名胜、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巢湖之滨,犹如群星璀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ly/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