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巢湖市市情
巢湖古称南巢、居巢,秦时设居巢县,唐朝设立巢县,年1月撤巢县设立县级巢湖市,年7月撤市设立居巢区,年8月撤区设县级巢湖市。巢湖市是全国唯一以湖为名的城市,总面积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8万。被誉为中国温泉之乡、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全国宜居生态示范城市、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中国养老产业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市、中国生态魅力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县(市)。
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银山智人、有巢氏、“成汤放桀于南巢”佐证了巢湖年历史。古有大谋略家范增,近有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三将军”。柘皋老街历史悠久,李鸿章当铺修缮一新,石雕木雕精美绝伦。洪家疃“九龙攒珠”式建筑风格,是江淮民居的典型代表,是合肥市唯一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辖区内还有汉墓博物馆、金钉子地质遗址,唐嘴水下遗城、神墩遗址等。
巢湖湖光山色,景色怡人。湖光、奇花、温泉、溶洞被称为巢湖旅游之“四绝”。里巢湖烟波浩渺,85公里滨湖旅游观光大道临湖蜿蜒,将景点串珠成链,形成皖中最长的旅游长廊。中庙-姥山岛、银屏山、紫薇洞等自然景观闻名遐迩,洗耳池、卧牛山等名胜古迹令人神往。巢湖被誉为湖天胜境、皖中明珠。
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长三角腹地、“合芜宁”金三角中心,是皖江开发开放的中心地带、省会合肥新兴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南京、苏州、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均处在4小时经济圈内。周边有合肥新桥机场、南京禄口机场,车程均在1小时以内。京福高铁、宁西铁路、淮南铁路复线等穿境而过;合宁、合巢芜高速等20多条公路干线贯通全境;巢湖港是安徽省第一大内河港口,通航能力为吨,经裕溪河可通江达海。环巢湖大道临巢湖而行,风景秀美。新建北沿江高速公路工程、合芜高速公路试刀山隧道应急工程、环巢湖连接线-栏杆集镇至环湖大道工程建设已开工建设,合芜高速公路、合宁高速公路四改八工程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巢湖市公路的交通运输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
巢湖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巢湖的银鱼、白米虾和大闸蟹被誉为“巢湖三珍”,富有23种矿产资源,石灰石、白云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巢湖是全国最大的水泥建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渔网生产基地、全国十大钢构生产基地之一和全国著名的温泉之乡。全市共有2个省级开发园区(居巢经开区、富煌工业园区)和槐林渔网、中垾锚链及机械制造、散兵水泥建材等多个特色产业集聚区,全市形成了建材、渔网具、锚链及机械配件加工、化工、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
二、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目标,以“十三五”规划纲要为引领,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全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重点工作落实,锐意改革,勇于拼搏,全力赶超,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组织实施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方向和路径。贯彻落实省、合肥市“调转促”行动计划,实施我市调转促方案,出台五项产业扶持政策,抓好合肥市“1+3+5”政策落实兑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7亿元、.8亿元、28.1亿元、91.7亿元和7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22.4%、0.2%、10.6%和11.4%,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元、元,分别增长9%、10.1%。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1.3:52.6:36.1,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新增规上企业2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合肥市创新型企业6家。工业总产值达.9亿元,增长9.9%;五大主导产业产值.8亿元,增长11.1%;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30.9亿元,增长8.8%。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提升建设环巢湖北岸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入驻28个农业项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7亿元,增长3.5%,农产品加工产值.88亿元,增长12.9%。新增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省级专业合作社1家。“富煌三珍”入围首批国家级“星创天地”。土地流转面积1.54万亩。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新建电子商务主体个、村级服务站21个,各类电商主体累计实现线上交易2.03亿元。培育出“双喜圆”、“光辉雷氏”等网络销售畅销品牌。安徽省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联盟及“创客巢”项目落户。通过商务部绩效考评验收,考评结果位居全省示范县市前列。扎实推进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中庙姥山岛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庵森林公园、市博物馆、李克农故居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先后举办了环巢湖全国自行车公开赛、铁人三项赛、巢湖渔火音乐节等系列重大节庆活动。全市旅游总接待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达万人次、2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19%。富硒香公司新三板挂牌上市,积极筹备兴隆复合肥与国通电力两公司上新三板。中铁佰和佰乐巢湖国际健康部落项目开工建设,巢湖半岛国际健康产业城获评“长三角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
(三)项目投资带动有力。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苏湾镇50MW荒山综合治理光伏电站、年产4万吨烘焙食品等项目相继建成;重型钢结构三期项目、新型高分子膜材料项目加快推进,国辉MW农业生态园项目、新国际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列入省、合肥市“大新专”项目分别完成投资85.99亿元、95.0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64%。政府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1.3%。项目谋划实现新突破。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全年谋划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资金争取再创新业绩。坚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全年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7.45亿元。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全年招商引资亿元,其中:引进工业大项目5个,服务业大项目1个。
(四)城乡建设统筹并进。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扎实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四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全力打造精品城市。围绕精品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城市建设八大类工程,全年新建、续建项目项,完成投资12.9亿元。岗岭路、枫景路等道路建设完工,亚父路、北沿江高速公路连接线等加快推进。新建憩园、临水湾等6处口袋公园,改造提升卧牛山广场公园等3处城市公园,推进团结路、姥山路等精品道路建设。推进巢湖三水厂、职教中心实训楼、“九馆”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原农校教职工宿舍等26个地块、37万平方米房屋征收,建成裕溪河畔等安置房8套、.9万平方米,安置房屋套、55.6万平方米。城乡综合交通更加完善。完成合芜高速试刀山隧道应急工程、巢庐路巢湖段工程,扎实推进北沿江高速、合芜高速“四改八”项目、合宁高速拓宽工程。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项、公里,投资资金4.5亿元,烔长路、槐坝路等开工建设,栏滨路全线主体工程即将完工。完成城南、城北货运停车场建设,完成全市城乡客运班车公司化改造,开工建设4、5路公交首末站。稳步建设美丽乡村。扎实推进7个乡镇政府建成区整治和40个中心村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完成巢湖半岛概念性规划及启动系列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烔中路、烔长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半岛规划展馆和入口大型引导标识建设。积极推进居巢经开区“一区三园”管理模式,完成亚父园区12.15公里路网建设,新建7.9万平方米公租房、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启动夏阁园区竹平路改建工程,园区承载能力逐步增强,居巢经开区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5.8%,财税收入2.3亿元、增长15%。
(五)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国开行环巢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一期3个项目已全面完工;二期18个项目48个标段已完成43个,另外5个标段主体工程于12月底前完工;三期项目于12月底前陆续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四期、五期、六期项目正在开展设计。全年完成植树造林2.1万亩,城市绿化60.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39.8%、35%,建成森林长廊32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12个、森林旅游人家6个。稳步推进“河长制”,柘皋河、裕溪河等6个断面稳定达标,加强双桥河综合治理。开展6个乡镇饮用水和三水厂水源保护区划分,开展城区畜禽养殖场关闭拆除。积极开展城区烟花爆竹禁放工作,加强扬尘污染治理、城区餐饮企业整治,全面推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全市空气优良率达82%。
(六)社会民生保障有力。围绕年内全面脱贫目标,制定“1+20”配套政策,实施精准扶贫,实现贫困人口成功脱贫,16个贫困村如期出列。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实施38项民生工程,全年投入12.7亿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施33个“全面改薄”项目,改扩建18所中小学和新建3所幼儿园,建设8所寄宿制学校,推进4个乡镇校车试点,推进“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培养工程,三校联招出成效,高考达本人数和达线率再创新高。完成5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开展“三下乡”、“三关爱”文艺演出12场,送图书下乡余册,整理公布7项巢湖市级非遗项目。继续巩固医改成果,全面落实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补偿政策。稳步推进12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真落实好奖励扶助、特别扶助、节育奖励等政策,共发放资金万元。全市出生人口自然增长率4.08‰,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8.7%。探索和推进“大城管”管理模式,实施城市管理“天网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在道路交通、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安全监管,确保了社会安全稳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信用巢湖”建设取得新成效。
(七)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全面落实省、合肥市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制定《巢湖市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新型政银担”、“税融通”、“政保贷”等金融产品,设立5亿元“调转促”产业扶持引导基金和万元天使基金,支持产业转型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试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等三项改革。积极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新增各类市场主体户,增长28.8%。继续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ly/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