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巢湖市 >> 巢湖市历史 >> 正文 >> 正文

重大规划全文曝光巢湖发展迎来新契机

来源:巢湖市 时间:2021-11-4

重磅!

近日,江苏、安徽两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发布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巢湖发展迎来新契机

▲发布会现场来源:安徽日报

本次会议重点:1、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战略定位曝光!“一高地一中心一区一圈”,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圈。2、南京都市圈发展空间布局:一极两区四带多组团;3、到年,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GDP超过15万元。4、《规划》明确提出,到年将实现都市圈轨道交通基本成网,南京与各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5、加快社会保障接轨,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6、推动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业务延伸到城市“五险一金”及其他公用事业缴费领域;

7、完善南京积分落户制度,全面放开其他城市和建制镇的落户限制。

近日,江苏、安徽两省召开新闻发布会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曝光

就在近日,江苏、安徽两省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全文发布《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和安徽两省政府正式印发,成为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4月16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公布,这样为南京都市圈发展布局:一极两区四带多组团。目标是到年,人均GDP超过15万元,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

南京与各城市1小时通达,打造“畅达都市圈”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是城市和城市圈发展的“血脉”。《规划》明确提出,到年将实现都市圈轨道交通基本成网,南京与各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

南京都市圈主要包括: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句容市,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淮安市盱眙县,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县和当涂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和天长市,宣城市宣州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万;

规划范围拓展到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

依托这一空间范围,努力形成“一极两区四带多组团”的都市圈空间格局。

“一极”为都市圈龙头,即南京市,强化辐射服务和引领带动功能。

“两区”为宁镇扬和宁马滁两个同城化片区,加快同城共建和先行示范。

“四带”分别为沪宁合创新服务中枢发展带,密切对接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沿江绿色智造发展带,推进资源整合和绿色转型,增强对皖江城市带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带动;南北方向的宁淮宣和宁杭滁两条生态经济发展带,畅通南北区域大通道,联动开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多组团”为都市圈内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强与周边中心城市的统筹规划、功能配套和共同发展。

《规划》研究提出“一高地一中心一区一圈”的战略定位,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圈。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重点内容

《规划》分两个阶段提出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是瞄准全国,到年,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GDP超过15万元。

第二阶段是瞄准世界,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按照都市圈战略定位和发展愿景,聚焦同城化、高质量,坚持各扬所长、合作共建、共同发展,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协同促进、现代产业分工协作、高水平开放合作、统一市场建设、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城乡融合发展等8个方面,明确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

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是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构建内外畅通立体交通网,建设“畅达都市圈”、“智慧都市圈”;

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是共建研究—研发—应用创新链和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打造创新都市圈和科创共同体;

产业协作方面,重点是支持发展地标性产业,积极引导产业错位布局、分工协作和特色化发展,共建现代产业体系;

开放合作方面,重点是全方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共建一批高水平开放平台和营商环境高地,合力打造“开放都市圈”;

统一市场方面,重点是全面清除行政分割、市场壁垒和行业垄断,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加快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市场和金融资本市场;

公共服务方面,重点是推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就业社保和区域治理一体化发展,加快优质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整体提升,共同打造幸福都市圈;

生态环保方面,重点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打造绿色都市圈;

城乡融合方面,重点是推动城乡要素跨区域合理配置,协同建设现代城市和特色田园乡村,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虽然合肥并不在南京都市圈的范围内,但是南京都市圈的发展也离不开合肥。

空间格局当中的“四带”分别为向上海方向的沪宁合创新服务中枢发展带,密切对接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沿江绿色智造发展带,推进资源整合和绿色转型,增强对皖江城市带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带动;南北方向的宁淮宣和宁杭滁两条生态经济发展带,畅通南北区域大通道,联动开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将从加强规划编制、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协同共建创新平台、产业发展协同互补等方面进行合作,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范。

据悉,在规划编制方面,两个都市圈将积极构建双圈合作机制,在基础设施、创新产业、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对接,做到一体规划、分步实施,促进两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坚持以“通勤圈”支撑都市圈,把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高铁、城际轨道网建设,推进滁州、马鞍山与南京城际铁路对接,加快沿江高铁合宁段建设进度,谋划建设G60科创走廊合肥-芜湖磁悬浮通道,尽快实现合肥与都市圈其他城市全部开通直达高铁动车。

合肥与南京在科技创新优势互补、集成发展上的空间很大,共建共享创新新平台是突破口。我省将支持合肥、芜湖分别与南京共建分行业产业创新中心,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共有优势领域深化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共建企业技术中心,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关于巢湖

-巢湖规划中的区位关系图

在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中,对于区域协调战略提到:

借力合肥,联动芜马,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进程。通过城市特色的塑造和专业化职能的培育,加快建设合肥市副中心的步伐,积极承担合肥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相关职能,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整体能级。

空间协调

积极对接合肥主城区,加快合巢同城化进程,加强与周边县市在花山工业园、巢湖高铁站周边、环巢湖地区等接壤地带的空间协调,强化巢湖半岛的发展提升,预留合巢产业新城等具有重要区域价值的发展空间。

交通协调

以商合杭高铁、合巢芜城际、巢马城际、合巢市域快线、合宁高速、合芜高速、北沿江高速、明巢高速、岳武高速东延等为重点,加强巢湖与周边县市在合巢芜、合巢马、合宁等区域性交通廊道的衔接;以方兴大道东延为重点,推进与合肥主城区同城化的公共交通系统构建以及与南京都市圈、芜马都市圈等地区的多类型公共交通连接。加快推进巢湖湖区航道、合裕线航道的升级及疏浚工程,提高航道通行能力,强化与长江经济带的水运联系。

此次南京都市圈的规划出炉,巢湖离长三角更近一步,对于巢湖来说机遇难得!

-END-

稿件来源:巢湖楼市综合

总编辑:茶君审稿:落幕天涯

▼巢湖买房参考平台《巢湖楼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ls/9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