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巢湖市 >> 巢湖市历史 >> 正文 >> 正文

巢湖美食幸运虾糊虾子搂鲊面

来源:巢湖市 时间:2020-8-12

作者:深圳老鹏

相关文章链接:

1、巢湖芹芽

2、舌尖上的巢湖——咸鸭卡糍粑

3、舌尖上的巢湖——蛋饺

在巢湖乡下有句俗语:狗肉上不了台面,时常拿来批评孩子学习或做事不长进,见到客人拘谨、不大方,扭捏,不能登大雅之堂。

实际情况也是,当时的巢湖乡下确实不用野味和狗肉这些食材来待客,特别是婚宴、春节这些个隆重的仪式性的场合,虾糊是上不了台面的菜品。我想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敬天爱人思想或者是佛教中的禁忌有关。但是,在饥饿和穷困面前,禁忌不堪一击。

虾糊是大名,我们一直都叫小名“虾子搂鲊(zha)面”。“搂鲊(zha)面”在鄙乡是一种烹饪方式,也可以用泥鳅来搂鲊(zha)面——学名还没有,暂且就叫泥鳅糊吧,现在市场上这种做法的不多,可能与它的同类竞品泥鳅挂面的名气太大有关,我个人觉得泥鳅糊也不错。

虾糊进入我的记忆大概也是在我十岁的时候。那一年五月份左右,我们家来了一位至尊的客人——我二哥部队领导来我们家“外调”,这是部队准备提拔士兵升为干部的前奏,要到家乡听取村、大队、公社(现在叫自然村、行政村、乡)三级基层领导和社员的意见。如果没有问题,回去就准备提拔。这样一位大神来到我们家,不亚于天使降临!

但是,农村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除了菜地里的青菜,实在没有拿得上台面的东西招待客人啊。计划经济年代,食品种类本来就少,这可把我妈急死了。好在邻居一位大伯说,他可以到村里鱼塘用渔网“赶”一点虾子或小鱼,搂个虾子鲊(zha)面——虾糊,领导可能没吃过这个菜。幸运的是,邻居大伯还真“赶”了半篮虾子,更幸运的是,不知道是虾糊的美味还是我二哥在部队的表现打动了领导,后来在来信中二哥说:“外调”通过,静候佳音。

听到这个好消息,可把我妈高兴的。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参军,大多数是奔着“提干”这个目标去的,用三五年的青春赌百分之一的机会——脱离贫困的农村。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虾糊圆满完成使命。在我心目中,怎么美誉这道上不了台面的美食都不为过,所以我给起了个“幸运虾糊”的名字,希望好运与巢湖同在。为表示对幸运虾糊的敬意,简述一下做法。

在盛产白米虾的巢湖,现在想要做一份虾糊是非常方便的事。在超市或菜场买上半斤白米虾,再买2两炒米粉(我们叫鲊肉粉),备一点干辣椒、蒜瓣、香葱、生姜等配料若干,步骤大致如下:

1.虾米(一定要小的白虾米,不能用大虾。泥鳅也可以按此方法操作——泥鳅搂鲊(zha)面)去头洗净,配料切碎,葱花切碎单放;

2.鲊肉粉用毫升水(温水更佳)搅拌均匀备用;

3.起锅烧油(可以加少量猪油,味道更佳),当油至五成热时,放入辣椒末、蒜末、生姜末爆炒,出香味后再放入虾米炒至变色,加水约毫升;

4.烧开后,慢慢将调好的米糊放进锅中,边放边搅匀,如果希望虾糊厚(稠)一点,少加些水。大约煮15分钟,期间要经常搅拌,防止糊底;

5.最后放入盐调味,装盆时再撒上葱花,一盘又香又鲜又辣美味的幸运虾糊就完成了。

虾子搂鲊面融合了炒米粉的香味,猪肉的脂肪香味、又有虾子的鲜味,适当加一点辣椒,口感非常丰富;巢湖白虾米个头小,红色的虾米均匀散布在有点颗粒状的米粉汤中,不会漂浮,也不会沉底,隐约而神秘;巢湖白虾米皮嫩肉紧,连虾皮一起吃,Q弹鲜香。

在经济落后的年代,无法形成精细化的分工,效率低下。农村家庭除了油盐酱醋是从商店买的,其他都依靠自己生产。例如做虾糊的虾要自己打(捕),虾糊的炒米粉也要自己做。我小的时候是做过炒米粉的,粉碎米粉的设备是石头做的碓窝子。把米粉倒入兑窝后,然后用同样是石头做的碓嘴舂,米粉是舂碎的,而不是磨碎的,量大才用磨盘磨碎。

每当看到这些已经成为文物的我曾经使用过的物件,回忆起我妈制作幸运虾糊的惊险历程和小心谨慎而谦卑讨好的待客神情,就不由得感激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让更多的人活得有尊严,让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让市场指明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某个人,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类似外调干部的手里——虽然我们家也很感激他。

希望中国好运常在,希望每个人都有幸运的一天——Everydoghasitsday。

最忆是巢州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ls/6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