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北岸黄麓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张靖华(南京工程学院)
洪晓月(南京农业大学)
一,历史沿革
巢湖市黄麓镇,旧属庐州府巢县,地理位置在西黄山--中庙一线以东。旧时此一地区又称“巢县西乡”,村庄较为集中,以农渔业为主。
黄麓镇一词出现较晚。在明清时期,巢湖北岸半岛共有五个主要集镇:同阳、同阴、长乐、长宁及中庙。同阳、同阴、中庙属巢县管辖,长乐、长宁属合肥县管辖。后长乐、长宁演化为长乐集、长临河镇,同阳、同阴演化为烔炀河镇及桐荫镇,桐荫镇在建国初期定名黄麓镇。
黄麓的来源应出于年张治中先生的“试验乡计划”。该计划以洪家疃为中心,划定巢湖北岸长乐、长临、烔炀、桐荫四镇所辖区域为现代化试验乡。并设黄麓学校。同时尝试以黄麓学校为带动,建设周边地区农村。按照黄麓师范时期的规划范围来看,当时的“黄麓”是指西黄山周边地区,即张治中先生描述的“烔炀河至长临河一线以南地区”,即我们所说的巢湖北岸半岛的区域。今天的黄麓镇所辖区域,大约为年试验乡计划时的二分之一左右。
二,黄麓地区目前历史文化遗产的结构与价值
近年来学术界对黄麓地区所作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人文传统,使得本地区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主要以明代“瓦屑坝”移民村落遗址——“九龙攒珠”和近代“试验乡”计划的文化遗存最为著名。
(一)“九龙攒珠”——明代初期的新农村建设
“九龙攒珠”是近三年来在黄麓镇地区发现的最重要的文化遗迹。该遗迹产生于明代建国初期。根据目前的考察,大约在明代洪武三年左右时间内,明政府为开发首都(南京及凤阳)周边地区,曾迁移大量的移民者来到江淮地区。这些移民者以江西赣中地区人口为主,由于多从饶州府一个叫瓦屑坝的港口出发(今在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村),因此被称为“瓦屑坝”移民者。简而言之,整个巢湖流域,南至安庆、西至大别山地区及湖南湖北许多区域,大部分村庄都是“瓦屑坝”移民者到来后开垦建立出来的。“瓦屑坝”移民者是皖中文化的孕育者,是安徽中部人真正的祖先。
由于“瓦屑坝”移民的数量极大,因此近年来到江西寻根的人络绎不绝。但是安徽中部“瓦屑坝”移民到来时最初的港口在哪里?第一代瓦屑坝移民者究竟是在哪里登陆的?这牵涉到一个安徽中部数以万计的家族的寻根问题。
我们通过考察与研究,初步证明了:巢湖流域瓦屑坝移民者的港口就在黄麓镇张家疃村。年,在巢湖市规划局的配合下,陆续发现了张家疃、鸡啼河等两个重要港口,同时发现了龟山在移民初期也作为重要的地标使用。
以这两个港口为中心,大量的移民者从江西开始登陆安徽,并开始了移民、创建的历史。由于第一代移民者多为江西南昌地区人,因此以张家疃为中心的众多明代原始村落统统采用“九龙攒珠”——一种十分古老的江西村落格局来建设。
“九龙攒珠”在江西内地赣江流域有密集的分布,但在安徽中部,目前只在黄麓镇地区有密集发现。可以说,它是安徽中部先祖历尽艰难险阻开辟家园的象征,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维系皖江地区数十万甚至更多移民家族情感的根。
“九龙攒珠”的类型很多,在《九龙攒珠》一书中已有详细的描述。其中有些属于明代初期建立的集体农庄,在江淮地区极其罕见。以张家疃、洪家疃等村最为典型。
(二)“试验乡计划”——中国近现代规模最大的乡村规划
如果说年以前的“九龙攒珠”是当时中国首都地区规模最大的“新农村建设”遗迹。那么年以后的年,由黄麓人张治中先生所创立的“试验乡计划”则是等量齐观的一项壮举。年以后,我国国内局势趋向稳定,至左右的十年时间里,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但这种发展主要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贫困、落后的边缘。在此种情况下,出生于黄麓镇洪家疃村的张治中先生提出了“试验乡计划”,企图以黄麓为试验,将巢湖北岸建设成现代化新区,并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样本。
这一计划有着严密的组织和规划。根据《张治中生回忆录》及《黄麓乡师与与乡村建设》史料记载,包括了交通、社会服务、教育等多个层面:
交通规划,包括干道交通规划和次级乡村道路规划。
干道交通:修建从烔炀到长临河的环乡道路,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环湖公路走向;
次级交通:以干道交通为轴线,修建沿湖地区向内陆的道路网和运河。
社会服务,以洪家疃为中心,医院、大学等各类公共设施,带动整个黄麓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教育规划,以洪家疃为中心,构建强大的教育网络。
其中教育规划是整个试验乡计划的核心,也是基本带动力。黄麓师范的创建者认为:建设国家复兴民族的根本在于乡村建设,而乡村建设之根本不仅在于恢复经济,同时还在于梳理人群的关系。
黄麓学校校长杨效春认为,当时中国的主要问题并非在于国内经济的衰退,其根本制约中国发展的因素是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人与人的关系失调,因此建设国家的关键是建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群的基本素质,造就一大批“既能接受中国文化,又能吸收世界文化并再新中国文化的人。”在此,掷地有声的提出了“人生教育”的概念,这一概念和起我们今天所提出的“素质教育”较为近似,但整整提前了70年,而“人生教育”的概念较之“素质教育”带有更多的人本主义色彩,其意义也更为深刻。
由于战争的破坏,“试验乡计划”最后未能完全贯彻,但其孕育的人文精神却深深浸润着整个黄麓地区。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原本即是作为中国社会建设方式的尝试性试验,“试验乡计划”是成功的。不可否认,时至今日,整个黄麓地区的人文气氛和居民精神面貌仍饱受黄麓学校传统风气的沐浴,这是江淮地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一次现代化尝试,甚至也可以说,这是近代中国最伟大也最接近于成功的乡村现代化建设运动。其影响之深远,远非其它各类尝试所可比拟。
三,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与保护、利用方式
由“九龙攒珠”和“试验乡计划”构成的两大文化版块,体现了黄麓地区从明代以来移民后代在物质生产和文化生活上的发展高度。两大文化遗产横跨年时间,无论从地理位置、文化层次和保存现状来看都是当地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
从地理位置来看,巢湖北岸独特的半岛型地理状貌使得明代“瓦屑坝”移民村落相比其它地区来说保存更为集中、完整,在半岛西部地区,移民村落主要分布于长临河镇,而东部则主要分布在黄麓镇,这两个片区各有特点,在人脉上彼此交错,历史上则更是完整的经济文化区。目前,西部长临河地区已由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南京工程学院传统建筑研究所展开调研。而一山之隔的黄麓镇相较长临河地区来说,境内的“九龙攒珠”规模更大,格局更加完整,类型也更丰富,但至今仍未引起充分重视。
从文化遗产的层次性看,黄麓相较其它地区分布更为均衡,“九龙攒珠”从明初户的“军屯”到中小型村庄均有分布。村庄内部古代水系、巷道至明清建筑总体保存完好。而洪家疃作为明代军屯的遗址,在文化上糅合了古代江西与徽州文化共同的因子,其现存的古建筑则体现了中国近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融合,使其更具有文化上的鉴赏性,容易发展成大型的文教,科研和旅游中心。镇域内观赏路线连续,兴趣点十分丰富。
保存现状: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黄麓古代木构古建筑遭到了一些破坏,有些明代建筑被人盗卖到外地,有些在风雨飘摇中破落和消亡。但根据我们的调查,以目前状况而言,相当大一部分仍未失去保护和利用的价值。如能妥善考察论证并采取特定的保存策略和手法,并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相结合,仍能开发成当地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
由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根据目前黄麓镇文化资源现状,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做好保护和利用:
(一)成立专门的工作部门,管理和统计现存文物的保存状况,梳理资源脉络。最大可能的维持文物现状,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加以整修保护,并严格控制私自破坏,拆毁文物的行为。
(二)制定黄麓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修订前期总体规划和新农村规划中不利于文化资源保护的内容。以法律形式协调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同时,做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将点状分布的文化资源有机整合,使之形成以明代-近代文化为重心的文化资源群落。参考国内外经验,做好开发运营准备。
(三)利用广泛的海外关系和其它社会资源,多做宣传,以文化资源投资带动其它各项事业进展。提升整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文化、经济综合进步。
(四)将整个黄麓的文化产业纳入环巢湖旅游资源开发及“瓦屑坝”移民遗产综合旅游开发体系内,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形成彼此促进、共存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巢湖北岸著名的侨乡,黄麓镇文化资源系统、完整,品质优秀、层次丰富,蕴含着巨大综合效益。建议当地政府对此宝贵资源多做宣传,制定法令法规,在妥善保护基础上,做好利用、开发,相信必能形成以文化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综合进步的局面。作为江淮移民先祖最先登陆开垦的地区,黄麓镇也必将成为环巢湖旅游文化圈中最闪亮的明珠,吸引社会各界源源不断的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ohuzx.com/chszx/248.html